事实证明,是毛主席主导了全民族抗战

易文爱历史 2024-08-25 03:03:33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举世震惊的“卢沟桥事变”,从这一天到11月初太原失守,毛主席前前后后做了15件事情,这些事情充分证明了是毛主席主导了全民族抗战!

抗日战争期间的毛主席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举世震惊的“卢沟桥事变”,第二天,消息传来延安,这一事件到底是一次地方性事件,还是日本侵略者对华发动全面军事进攻的开始?在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整个局势会怎样发展,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对严峻的形势率先作出预判:中华民族已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是毛主席做的第1件事情。

与此同时,毛主席还大声疾呼,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必须要立刻旗帜鲜明地喊出这个口号!他以中共中央的名义率先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这是毛主席做的第2件事情。

“卢沟桥事变”已经发出了日军全面侵华的严重信号,可国民党政府在此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虽然对抵抗日寇侵略有所准备,但仍然没有完全放弃对日媾和的幻想,还希望把“卢沟桥事变”限制在“地方事件”的范围内。在国共合作抗日的谈判中仍然不断故意制造障碍,使得谈判迟迟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对这一复杂局势,毛主席始终保持了沉着冷静的态度,进行全局考虑和部署。

7月14日,毛主席通过内部指示,对当前工作提出总方针,这个总方针就是提前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努力促成蒋介石建立全国抗战的最后决心;一方面我们自己真正地做好一切抗日救亡的准备,并同南京国民党当局一道去做。这是毛主席做的第3件事情。毛主席深知,要促使蒋介石下全国抗战的最后决心,要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在全国造成一种宏大的声势。

毛主席一方面指定南汉宸代表他和红军同华北当局及各界领袖协商团结抗战的具体办法,另一方面亲自致信致电阎锡山提出密切合作的意向,又指定张云逸努力争取两广当局抗日救亡,并致电叶剑英,要他在南京努力组成对付大事变的统一战线。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努力推动蒋介石下定抗战决心。这是毛主席做的第4件事情。

同时,毛主席也在积极进行抗日参战的一切准备,并表明愿意同南京一道去做。7月13日,毛主席在延安召开共产党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紧急会议,动员和号召随时出动到抗日前线。18日,延安召开市民大会,毛主席到会演讲,唤起民众抗日情绪和决心。这是毛主席做的第5件事情。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抗战开启。

但毛主席对蒋介石是非常了解的,蒋介石虽然宣布开启抗战,但他在对内政策上并没有提出任何改进措施,更没有对全国人民作抗战总动员,也没有提出改良人民生活的纲领,甚至依然限制共产党的公开活动,由此,毛主席敏锐提出,要预防蒋介石的两面性,一面抗日,一面反共。这是毛主席做的第6件事情。

在这种非常错综复杂的局势下,毛主席对时局洞若观火,他在7月23日发表文章,旗帜鲜明地指出,对付日本的进攻有两种不同的方针和办法,就会导致未来的中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一种是坚决抗战的方针,就要全国军队、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就要改革政治机构,就要实行抗日的外交,就要改良人民生活,就要实行抗日的财经政策,就要全体军民团结一致。

“卢沟桥事变”(油画)

一种是对日实行妥协退让的方针,实行第一种方针,就一定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国自由解放的前途;实行第二种方针就只能使中国人民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牛马奴隶。这是毛主席做的第7件事情。形势日益恶化和严峻,逼迫蒋介石不得不认真对待抗日的问题,因为日本的侵略已经威胁到了他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红军才正式经他同意改编为八路军(后称第十八集团军)。

红军改编完成后,立即开赴抗日前线,这时又有一个重大的新问题:从未对日作战,那么,该怎么对日作战?毛主席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游击战争提到突出的地位,这是毛主席远大战略眼光的创见。游击战争就是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不是阵地战和集中作战。在开始阶段,红军以出三分之一的兵力为宜,其余兵力依战争发展形势,逐渐使用。这是毛主席做的第8件事情。

7月30日,华北重镇平津相继陷落,日军沿平汉、平绥、津浦三条铁路作扇形推进,向华北地区展开了大规模进攻。蒋介石在此时密邀毛主席、朱德和周恩来赴南京共商国防问题。毛主席最后派朱德、周恩来和叶剑英前往南京。毛主席代表中共对整个国防问题提出建议:实行攻势防御,给予进攻之敌以歼灭的反攻,决不是单纯防御,红军则实行独立自主的游击运动战。

毛主席强调,红军只宜侧面作战。毛主席对红军作战的态度非常慎重,他意识到蒋介石可能存在反共的阴谋。因为蒋介石一面要红军抗日,一面又在陕甘一带部署了10个师的兵力。毛主席指出,国民党转变已大进一步,但离彻底转变还远。蒋介石的抗日是被逼的,他实行的是应战主义。毛主席特别强调,要对国民党有戒心,要保持红军的独立自主。

随后,在八路军开赴抗战前线的过程中,蒋介石企图把八路军分割使用,毛主席及时洞察了蒋介石的阴谋,他指出,蒋介石这么做饱含了极大的阴谋,我们坚决不同意。因此,毛主席最终决定把八路军三个师都放在山西,以便于统一领导,相互策应,避免因力量分散而遭遇不测。这是毛主席做的第9件事情。

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毛主席在会上明确提出,今后的任务是使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我们的方针最基本的是持久战,不是速决战,持久战的结果是中国最终胜利。在这个形势最严峻的时期,毛主席超前提出持久战原则并准确预判中国抗战必胜的结局,这是非常具有远大战略眼光的,这是毛主席做的第10件事情。

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提出了五条红军的基本任务:一是创造根据地,二是钳制与消灭敌人;三是配合友军作战,四是保存与扩大红军,五是争取民族革命战争领导权。毛主席着重谈了红军的战略方针: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是毛主席做的第11件事情。

为此,毛主席提出,现阶段要从国内正规战争转变为抗日游击战争。毛主席强调,这一转变对整个抗日战争的坚持、发展和胜利,对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关系非常之大,这就是毛主席的远见卓识。在这种严峻又极其复杂的形势下,毛主席提出,在对待国民党关系问题上,我们要保持红军的独立性,要有自由,采取不决裂的方针。

中国抗日战争(油画)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是共产党吸引国民党,还是国民党吸引共产党?对于这个问题,毛主席明确指出,统一战线建立以后,主要危险是右倾机会主义,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就是投降主义倾向,要注意对党内加强教育。毛主席指出,必须坚决反对民族的和阶级的投降主义,要争取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这是毛主席做的第12件事情。

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后,从9月2日开始,红军主力师陆续从山西开赴华北前线。在这个极为关键时期,八路军在华北作战情况如何,既关系到八路军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抗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为此,毛主席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指导八路军在华北的抗战。毛主席精准部署了抗战切入点、作战区域及防范措施。

为什么会选择从山西开赴抗日前线?毛主席的考虑是,这条线路最便捷,可居高临下俯瞰河北平原,可以有力牵制华北日军的行进。而且地形复杂,有利于阻滞日军机械化部队的前进,也有利于八路军开展山地游击战。而且山西是阎锡山的地盘,他想要中共和八路军做他暂时的同盟者,所以,阎锡山也同意八路军经山西开赴抗日前线。这是毛主席做的第13件事情。

起初,毛主席考虑八路军出师后集中部署在以恒山山脉为中心的冀察晋绥四省交界处。但八路军开赴山西时,华北局势又发生了变化,日军发动了强大的钳形攻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按原计划执行,八路军很可能陷入日军的钳形包围圈中。为此,毛主席及时改变原定部署,将八路军分别部署在晋东北、晋西北、晋南,然后再图发展。

随后,毛主席专门致电朱德和彭德怀等人,提醒他们,敌人对太原志在必得,此时我军部署应远看一步。八路军出师不到半个月,毛主席根据发展变化的局势,及时调整了八路军作战区域的部署,这对八路军实行战略展开,合理布局,创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产生了极为深远的意义。这是毛主席做的第14件事情。

等到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后,毛主席重点关心一个问题,部队在实战中能不能坚定不移地执行洛川会议确定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方针。这个重大的战略转变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红军在十年内战后期已经习惯于正规军和运动战,一时改变不过来。而且,抗战爆发后,不少人对战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急着想打一些大仗。

从9月下旬,毛主席接连5次致电前方,要他们以最大决心实现这个战略转变。他指出,红军的拿手好戏就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而不是运动战。要在战略上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人翼侧,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打仗为主。9月25日,毛主席提出,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一切工作应环绕于游击战争。

八路军首战告捷,获得平型关战役胜利后,毛主席进一步明确地提出,八路军作战的“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毛主席在不久后的《论持久战》中总结八路军作战的战略原则: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这是毛主席做的第15件事情。这15件事情就充分证明,是毛主席主导了全民族抗战!

4 阅读:81
评论列表
  • 2024-08-27 12:20

    他是人民大救星!

易文爱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