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奉旨进行禁烟活动,开展虎门销烟,百年后美国为其树立雕像

史海撷英 2024-06-03 10:32:58

谈起林则徐,中国人总会自豪地想起“虎门销烟”的领导者、“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等名誉。

然而,林则徐不仅是中国的民族英雄,在遥远的大洋彼岸,美国纽约,也伫立着一座他的铜像,时刻接受着世界其他人民的凝视。很难想象,如此“仇视”中国的美国,居然舍得在寸土寸金的纽约,既树立了林则徐雕像、又建设了林则徐广场。

那么,为什么在美国纽约,会有着这样一座中国伟人的铜像呢?当时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才选择将这座铜像建立在了纽约,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这座铜像能够突破不同民族、不同历史的隔阂,排开千万般困难,出现在纽约,最主要的原因是林则徐禁烟销毒的功绩与影响。

虎门销烟代表的禁毒精神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时,就与英国有着激烈的贸易摩擦。中国在贸易中始终占据优势,英国长期难以获利。于是英国想到了向中国贩卖鸦片。

鸦片流入中国后,中国白银开始大量外流,原本的局势逐渐被打破。鸦片的肆意流通,导致清朝上上下下都乌烟瘴气。百姓不务生计,经济生产停滞不前;军队无心操练,士气低迷不振;官员怠于朝政,矛盾空前激化。

林则徐

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从广州一带开始查处禁烟。他一路收缴鸦片,驱逐鸦片贩商,甚至写下了“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这样的话,立誓要根除鸦片。

一方面这是在向英人展示强硬,也希望这样能吓退英商不敢再贩卖鸦片,英方不敢挑起战端。另一方面,这也昭示国人,他禁烟的决心。从而让道光帝和朝廷反对禁烟派能够坚定的支持他继续禁烟。

当时任两广总督邓廷桢在广州推行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之时,北京爆发了一场广泛的争论,议题是关于彻底清除鸦片交易的最佳方法,这种非法交易已对人民的健康和风化产生了有害的影响,并引起了巨额的白银流出中国。

黄爵滋

鸿胪寺卿黄爵滋在道光十八年闰四月十日(1838年6月2日)上呈的一份奏折中,言辞激昂,要求将所有一年之内仍不戒烟者处定为死罪。黄爵滋,江南宜黄人,字德成,号树斋,道光进士,历官编修、御史、给事中、鸿胪寺卿等。提倡经世之学,主张刷新吏治,扫除贪污,整顿军备,巩固边防,特别对鸦片泛滥痛心疾首。黄爵滋指出:历来禁烟,法令虽严,却未能击要害。如:“严查海口,杜其出入之路”,但因查烟员弁图私受贿而有名无实:“查拿烟贩,严治烟馆”,可地方官之幕友、家人多有吸食者,皆与烟贩、烟馆关系密切,岂能不加包容?至于许乃济所陈“开种罂粟之禁,听内地熬烟”之策,则因土烟质量不好,也难收抵抗洋烟之效。他认为:“耗粮之多,由于贩烟之盛,贩烟之盛,由于食烟之众”。只有重治吸食,“无吸食自无兴贩,则外夷之烟自不来矣。”因此,他建议进行严降谕旨,给吸食者一年戒烟期限,如逾限不戒,则平民处死刊,官吏加等治罪,子孙不得应试。大多数官员认为这个建议太严厉了,但它得到了一小部分人的支持,其中包括湖广总督林则徐。

林则徐在一份一百多年来备受爱国主义者赞扬的奏疏中警告说,若鸦片不予禁绝,数十年后中国将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称“兴念及此,能无股栗!”他具体地提出了六点方案,涉及销毁烟枪烟具、在一定期限内改造烟民、惩治本国鸦片商贩和吸食者等, 只有关于外国走私者一项比较谨慎。

伟大的禁烟先行人林则徐

清朝末年,中国还是军事实力发展较弱的农业国家,而英国等地却早已完成了工业革命。可即便是这样,在和我们的对外交易中,他们却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

我们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等东西,始终令他们趋之若鹜。在两方的贸易中,清朝始终占据优势,这让西方人如何能忍受呢?但是,因为军事实力落后,所以清朝一直处于挨打的地位。

清朝对于列强来说,犹如“幼儿抱赤金行于闹市”。于是,英国把目光放到了鸦片上。他们通过向清朝输送鸦片的方式,敲开了清朝银元外流的大门。

在这场毫无人性的鸦片买卖活动中,清朝丝毫没有还手的能力。老百姓因为买鸦片,闹得倾家荡产;清朝朝廷因为鸦片,也越来越没有公信力。

不夸张地说,鸦片比任何大炮都有威慑力,它轻易地就摧毁了一个清朝的脊梁骨。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则徐被道光皇帝派到了广州去禁烟。

林则徐不是一个空谈家,而是一个实干家,他在自己的湖北和湖南辖区成功地实施了这项方案,查没了5500杆烟枪和12000两毒品。皇帝对林则徐的言辞和成就印象深刻,遂于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1838年12月31日)委命他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绝广州的鸦片交易。为什么是去广州呢?因为那时候的广州,是唯一一个对外贸易的港口,大量的鸦片正是通过这里,向全国蔓延开来的。所以要想肃清国内的鸦片,就必须对广州重拳出手。

钦差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侯官人,是古老中国培养出来的典型官员。嘉庆九年(1804年)考中举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中进士,历任多项官职。其中有翰林院编修、云南乡试正考官、浙江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苏巡抚,最后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授补湖广总督。他的刚正不阿和清正廉洁使他获得了“林青天”的美名。林则徐于54岁时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是一位阅历丰富、廉名卓著的人。备受鸦片之弊困扰的皇帝曾十九次就此问题与他磋商。

道光十八年腊月十八日(1839年1月8日), 林则徐从北京出发,于3月10日抵达广州。 林则徐设行辕于粤华书院,誓言鸦片之害不靖决不离粤。他的方针是放手严惩中国的鸦片贩子、窑口主和吸食者,同时沉着坚韧地面对外国商人。他知道英国的威势,希望尽可能避免与它冲突;但鸦片必须禁绝,哪怕不惜一战。他对中国鸦片贩子的查剿相当有成效:到道光十九年三月十九日(1839年5月12日),已拘拿了1600名违反禁令者,收缴了42741杆烟枪和28845斤鸦片;另外,又审判及严惩了一些与走私者勾结的腐败官吏。

林则徐

外国走私者构成了一个更为艰巨的难题。林则徐借助于翻译在澳门出版的外国报纸及一些外国地理著作来尽力了解西方,他还延请美国传教士伯驾(Peter Parker)医生为他翻译了瓦泰尔所著《国际法》(Le Droit des gens)中有关各国禁止违禁品和宣战之权利的三个章节。他两次致函维多利亚女王,请求她进行干预。

他的第一封信分发给广州的洋人团体,但可能没有送达英国;在该信中,林则徐敦促女王制止鸦片的种植与加工。在更著名的第二封信中,他宣称:“众夷良莠不齐, 遂有夹带鸦片、诱惑华民,以致流毒各省者……以中国之利利于夷……岂有反以毒物害华民之理?……试问天良何在?闻该国禁食鸦片甚严……何忍更以害人之物恣无厌 之求?设使别国有人贩鸦片至英国诱人买食,当亦贵国王所深恶而痛绝之也……贵国王自不肯以己所不欲施之于人……王其诘奸除匿,以保义尔有邦,益昭恭顺之忱,共享太平之福。”

这封信在1840年1月由“担麻士葛号”(Thomas Coutts)船主弯喇(Warner)带往伦敦,但英国外交部拒绝接纳弯喇。林则徐从天理、人心、中国的禁律和政府决策等几个方面,劝谕在广州的外国商人。他宣称他本人来自福建沿海,熟知夷人之诡计,不会堕入其圈套。

林则徐一方面整顿海防,尽最大的努力阻止鸦片再流入国内;另一方面,林则徐对本地的外商出手,令外商交出手里的积存鸦片。在林则徐的压力之下,近237万斤鸦片被收缴。

道光十九年二月初四日(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责令他们在三天之内呈缴所有的鸦片,并出具一份嗣后永不敢非法夹带鸦片的甘结;如违反这份甘结将货尽没入官,人即正法。林则徐提出每箱呈缴的鸦片将获五斤茶叶的奖励,但他从未提及金钱赔偿: 他也从未考虑英国政府对鸦片贸易的经济利益。

林则徐

洋人不理会他设置的3月21日之最后期限,林则徐便威胁要处死两名公行的保商。洋商们象征性地交出了1036箱鸦片,这自然不能令钦差大臣满意。两名公行总商伍浩官和年迈的卢茂官被套上枷锁,伍浩官的儿子和卢茂官的兄弟被投进大牢。随后林则徐又转向英商颠地,据称此人垄断了大半的鸦片进口和白银出口;颠地被勒令向广州知府自首。

但他表示除非钦差大人担保他平安返回,否则便不自首。伍浩官向洋商苦苦哀求,提醒他们说,如果颠地继续抗命,他本人肯定要掉脑袋。3月23日,义律自澳门赴商馆与英商会合;24日,林则徐下令中断贸易,撤走华人买办和仆役,并包围了英国商馆。三百五十名洋商被困在商馆区里,因厨师、挑夫和仆人的撤走而大为不便,但他们并未缺乏食物,行商、汉语教习和从前的仆役经常偷偷送来面包、家禽、 羊肉、鸡蛋、食油和食糖。最大的不自在是单调无聊、气候闷热和前景迷茫,软禁持续缴了六个星期。

在义律看来,这是对英国人生命、自由和财产采取的强盗行径;但在林则徐看来,这却是中国法律的正当实施及对走私歹徒的正义惩罚。林则徐放出风声称,只要先交出四分之一的鸦片,买办、仆役和厨师即可返回商馆;再交出四分之一时,来往于黄埔与澳门之间的舢板即允许恢复行驶;交出第三个四分之一时,便将撤离对商馆的围困;当最后的四分之一交清时将恢复贸易。必须指出的是,在围困商馆之前的数月中,鸦片贸易一直处在停顿状态。

道光十九年二月初八日(1839年3月22日),马地臣(Matheson)记录道:“最近五个月里在广州一箱鸦片都未售出”。约有五万箱鸦片等着出手,还有更多的鸦片正在从孟买运来的路上。义律一时觉得将鸦片交给林则徐将可缓解贸易停顿,且不失为一条让中国人来承担损失的妙法。

道光十九年二月十三日(1839年3月27日),他以英国政府的名义发布一条 公告,令所有英国商人将他们的鸦片交由他转交给林则徐:“本总监督兹……谨以不列颠女王陛下政府的名义并代表政府,责令在广州的所有女王陛下之臣民,为效忠女王陛下政府,将他们各自掌管的鸦片即行缴出,以便转交中国政府……且本总监督兹为了不列颠女王陛下政府并代表政府,充分而毫无保留地愿意对缴出鸦片经我之手转交中国政府的全体及每一位女王 陛下的臣民负责。”

查理・义律

由于这份宣言,鸦片的所有权易手了:它不再是商人的私人财产,而成了英国政府的公共财产。义律的决定被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马地臣同时也坦言称“中国人已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如果中国人拒绝接受鸦片的话……我们的处境就要大大地不妙了。”

义律担保要向林则徐缴出20306箱鸦片,但到5月18日时他实际交出了21306箱。林则徐本打算将这些鸦片押送到北京查销,但运输这么多的 一批东西,十分复杂,致使皇帝令他就地销毁。

以往的做法都是火烧,但是,火烧有几个问题。首先,火烧不能尽毁,燃烧后会有一些残余渗入到土里,把这些土挖出来还能提炼出来30%左右的鸦片膏,会重新流入市场。其次,吸食鸦片的人,本来就是把鸦片燃烧后,吸食燃烧后的烟气,如果公开燃烧,那就成大型吸烟现场了,燃烧后的烟会随风飘动,会被附近居民和围观群众吸进去,没有烟瘾也会染上烟瘾。

因为林则徐曾经在湖广地区有过禁烟禁烟,所以他知道不能用火烧。经过多方了解,林则徐知道了,鸦片最害怕的是石灰和盐,于是决定用石灰,盐水泡,这样一来,鸦片就变成了渣沫。

因为广州没有海滩,林则徐让人在东莞的虎门海滩,修建了两个超级大的池子,下面用石头铺底,四边用木板固定,靠近大海的一边留出一个管道,方便海水的进出。

为销毁这批鸦片挖了三个大坑,每个坑有150英尺长、75英尺宽、7英尺深。销烟开始于6月3日,是日,当着一些在省大员和外国参观者的面,鸦片烟球被砸成碎片扔进大坑,坑里有两英尺深的水。大量的盐和碳抛向大坑,石灰遇水发热沸腾,工人们搅拌混杂其中的鸦片直到它们完全溶化,然后将之冲进旁边的一条小溪,溪水带着溶化在石灰浆中的鸦片流入了大海。

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正式开始,虎门搭起了一座礼台,前面挂著一面黄绫长幡,上书“钦差大臣奉旨查办广东海口事务大臣节制水陆各营总督部堂林”,广东各高级官员全部出席。由于销烟是公开参观的,加上是端午节前后,因此人们纷纷前往虎门浅滩。另外,不贩鸦片的外商、领事、外国记者、传教士等等,都专程由澳门或其他地方前来参观,当中无一不是英国人,以抗议清廷对英国人财产施加压迫。

当中有带同家眷之不贩鸦片的美商C·W·金、传教士裨治文、商船船长弁逊等十人,不信林则徐有办法把所有鸦片完整销毁,于是前来实地考证。林则徐干脆给他们站到池边,让外国观察员直接详细观看销烟方法,沿途讲解。待观看全部过程、反复考察后,皆心悦诚服,向林则徐脱帽致敬。事后,传教士裨治文在任职的《中国丛报》中记述:“我们已经反复检查销毁过程的一部分,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料,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会比执行这项任务更加忠实的了。”此外,《澳门月报》、《季度评论》、《新加坡自由新闻》、《广州纪时报》等外国人报纸皆大篇幅连续报道虎门销烟,而且得到与鸦片贸易无关的外国人支持及肯定。英国本土方面也因此事件而物价增涨,尤其是大米、丝绸和银。澳葡政府亦对查禁鸦片一事相当合作,葡萄牙商人全部承诺不贩鸦片,并欢迎林则徐亲临查办。林则徐于是发表声明,不但葡萄牙商人可以正常贸易,往中国贸易时更会得到保护,绝不被人欺凌。

从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开始,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回来的鸦片。轰轰烈烈的销烟持续了23天,直到道光十九年五月十五日(1839年6月25日),这场壮举才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英雄壮举,无奈大清太弱

虎门的这场销烟活动,令林则徐扬名海外。但是他因此成为了很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这里的“很多人”,不但包括那些外商,还包括很多清朝的官员和商人。

林则徐

清朝这些官员、商人,和外面贩卖鸦片的英国人勾结,一起做着见不得人的勾当。而林则徐的行动,让他们收受贿赂和赚大钱的计划破灭,所以他们对林则徐可谓是恨之入骨。于是,这些人联合外商,一起给清朝施压,林则徐所面临的处境也越来越艰难。

虎门销烟之后,林则徐预料到英国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就加大海防工作,招募兵丁,加紧训练,还从外国购买了200门克虏伯大炮。果然不出所料,英国人开始在沿海开始寻衅滋事,但由于林则徐防守严密,英国人并没有得逞。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英国正式决定派出舰队,组建了7000人的远征军,由于林则徐在广州严密布防,他们又北上厦门,两广总督邓廷桢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英军只好继续北上,在定海打开了一个缺口。

英军沿海岸北上,于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七日(1840年7月5日)攻占定海;道光二十年七月七月十四日(1840年8月11日),英军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

看着来势汹汹的英军,听着奸臣的进言,道光皇帝早已没了当初的雄心壮志。他只想赶紧把英军送走,哪怕是牺牲要林则徐也无所谓。

可惜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英军并没有因为林则徐被革职、贬谪而停下。之后,奕山在与英军对战的中失利,为了给自己开脱责任,奕山竟然造谣说:英军早有议和的想法,只是想到当初林则徐的行动就心生不快,所以才对清朝出手。奕山的言外之意就是说,当初道光皇帝对林则徐的处罚太轻了,没能解英方的心头之恨。听到这个暗示,道光皇帝早就忘记,当初去广州销烟其实也是自己授意的。

林则徐

林则徐的种种行动,其实是为了振兴大清。于是,道光皇帝大手一挥,林则徐又被贬去了新疆。之后的几年,林则徐在宦海沉浮,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责任。

虽然遭到了贬谪,但是林则徐一直没有忘记自己为官的初衷。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他始终秉承为民为官的想法。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潮州去世。

纽约的“林则徐”

幸运的是,清朝灭亡以后的百年里,林则徐的事迹终于得以广为流传,他的所作所为高度契合了当代国际社会的禁毒精神,因而获得了更多的支持与宣扬。

毒品对全世界人民的危害,历来让各国都不得不高度重视,却又难以解决。美国在各州设立了21所禁毒局,但是各地的毒枭依然除之不尽。高额的黑色利润让一批又一批的人铤而走险,选择了贩毒这条路。

那么,这么一个中国人物,为何会出现在美国纽约的地面上呢?要知道,纽约作为美国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说句寸土寸金,那也是丝毫不为过。

林则徐

可是在这样的一个地方,美国人居然要放林则徐的雕像,之后更是建了林则徐广场。这其中的原因,就得从当时美国的情况说起了。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美国吸毒的人越来越多。

一方面,这跟当时美国境内的流行文化有关,就好比说美国唱必须得带脏话。当时美国流行的嬉皮士风气,就助涨了这种歪风邪气。另一方面,也和美国的合作伙伴有关系。墨西哥和哥伦比亚,是两个毒品大国。可是墨西哥吸毒、贩毒的崛起,跟美国的霸道多多少少有些说不清的关系。

可是这个东西是克制不住的。墨西哥的毒品外流,自然就到了美国。而美国向来以自由为主,所以出现大批吸毒的人,也可以理解。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时,美国经常使用毒品的人有2540多万,占美国总人口的14.1%,而吸毒人员的年龄,也越来越低,12岁的孩子,就有可能是“常客”。

面对这样的境况,美国白宫不得不重拳出手,他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消毒活动。在白宫的努力下,情况的确是有好转。可是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又出现了反弹的现象。

别的不说,1992年做统计时,美国11岁以上经常吸毒的就有1200万人。面对这样恐怖的数据,美国不得不重新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可不得不承认的一个问题是,美国成立的年份有些短。在美国的历史上,似乎也没有在这方面出现过什么伟大到可以震惊全世界的人物。而且,那时候的美国,也一直标榜“自由”。

因此,美国在纽约建立林则徐铜像,也在以林则徐作为榜样,去呼吁人们抵制毒品交易,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只有号召所有人自觉拒绝毒品,才能从需求方向去尝试解决这个世纪难题。

考虑到这方面的原因,联合国也专门设立了国际禁毒日,恰巧就是虎门销烟完成的那一天,即6月26日。以此来永远警示世人远离毒品,珍爱健康。

当远在美国的华人收到联合国的号召时,自然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国家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美国以林则徐为代表人物,协助推动美国的禁毒行动。

在1995年2月的时候,在黄克锵先生的提议下,美方同意放出筹建林则徐铜像的消息。这个黄克锵呢,也是后来美国林则徐基金会的主席。当时,美方其实有人反对。理由不外乎是堂堂美国,为何要去树立个中国人的雕像呢?可其他的禁毒人士则认为:美国本土根本没有这样一个代表人物。

而林则徐就不一样,林则徐曾经开展的虎门销烟活动震惊了全世界。他身上所展示出来的一个禁毒人士的气节和精神,足以代表全世界禁毒的决心。

在扯皮了一段时间以后,美方选择了让一步,放任林则徐基金会树立一个林则徐的雕像。况且,此事对于美国来说,也是百利而无一害,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从大的方面来说,美方的退让,反倒是展现出了他们想要禁毒的决心;从小的方面来说,美方也试图向世界释放善意,证明自己是个“民主、自由”且允许多元化发展的理想国家。

林则徐‍

终于,在1997年的时候,一座由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维汜教授所设计的、高达3.2米的林则徐铜像,正式建成了。

只见这个“林则徐”铜像,他的头上戴着清朝的官帽、身穿清朝的一品官服,背着双手,昂首挺胸,气宇轩昂,目光炯炯,直视着前方。

这样的“林则徐”,从侧面展示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和睁眼看世界的胸襟气概。毕竟,林则徐基金会选择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前后让铜像站起来,本就有自己的想法。

0 阅读:37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