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函数坍缩揭示人类意识起源?科学家发现大脑中的量子效应

探索宇宙科普录 2024-08-01 17:36:00

科学家在人脑中发现了量子效应,这可能是人类意识的来源。也就是说,人类的意识可能是一系列量子效应。这个研究未来可能会揭开困扰人类数千年的意识谜题,其实,意识是由量子过程引起的观点,早在上个世纪就被诺奖获得者罗杰·彭罗斯提出来了。这次新的研究,可能就证明彭罗斯的观点有可能是正确的。要全面了解这一故事,我们需要从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开始说起。本期内容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1931年, 提出了震惊数学界的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该定理表明,在任何一致且强大的数学系统中,总有一些命题既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证伪。这一发现动摇了人们对数学作为绝对真理体系的信念,并揭示了逻辑和数学体系内在的局限性。不完备性定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表明,任何足够强大的递归公理系统都存在不能被系统内部证明为真的命题。第二部分则进一步指出,这样的系统无法证明自身的一致性。这意味着,任何试图通过数学系统内部手段证明其自身完备和一致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哥德尔的定理不仅在数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还对哲学、计算理论和意识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诺贝尔奖获得者罗杰·彭罗斯深受哥德尔定理的启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意识并非传统计算系统所能解释,而是源于量子力学的奇异特性。

彭罗斯在其著作《皇帝新脑》中,详细阐述了他的观点。他认为,意识的本质无法用传统的图灵机计算来解释。图灵机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模型,它模拟了人类进行逻辑运算的过程。然而,彭罗斯指出,图灵机和经典计算理论在处理某些类型的问题时存在内在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处理意识和自我意识等复杂现象时。彭罗斯提出,量子力学中的非决定性和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特性,可能是揭示意识奥秘的关键。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它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行为,具有许多奇特的性质,例如量子叠加态、量子纠缠和波函数坍缩。彭罗斯认为,这些量子现象可能是解释意识形成的关键。量子叠加态是指一个量子系统可以同时处于多个状态的叠加中,直到被观测时才“坍缩”到一个确定的状态。这种非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与传统的经典物理学截然不同。

彭罗斯推测,意识的某些方面可能源于脑中量子叠加态的存在。波函数坍缩是指量子系统在观测时,从叠加态“坍缩”到一个确定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本质上是非决定性的,具有不可预测性。彭罗斯认为,这种波函数坍缩的非线性和非决定性可能是自由意志的物理基础。彭罗斯与麻省理工学院的麻醉学家斯图尔特·哈默罗夫合作,提出了“有序客观缩减”理论。他们认为,神经细胞中的微管可能是量子效应发生的场所。微管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神经细胞中,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样的功能。彭罗斯和哈默罗夫认为,微管中的量子叠加态和波函数坍缩可能是意识产生的基础。微管的高度有序结构和纳米级的尺寸,使得它们可能支持量子效应的发生。根据“有序客观缩减”理论,当微管中的量子叠加态达到一定阈值时,会发生波函数坍缩,从而产生意识体验。

彭罗斯和哈默罗夫认为,这一过程是非决定性的,具有量子力学的独特性质,与传统计算系统的线性逻辑截然不同。在“有序客观缩减”理论中,量子叠加态被认为是意识的基础。当微管中的量子系统处于叠加态时,它们可以同时包含多个可能的意识状态。只有当外部环境或内在决策使得波函数坍缩时,才会决定一个特定的意识体验。彭罗斯和哈默罗夫认为,波函数坍缩的非决定性特性可能为自由意志提供了物理基础。在经典物理学中,一切事件都是由先前状态完全决定的,没有自由意志的空间。而在量子力学中,波函数坍缩的非线性和不可预测性为自由意志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彭罗斯的量子意识理论在科学界和哲学界引发了广泛讨论。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一理论为理解意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然而,另一些人则质疑其科学基础和实验可验证性。

近年来,一些前沿的研究表明,微管可能表现出有趣的量子行为。几个月前,霍华德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题为《生物结构中色氨酸巨型网络的紫外线超辐射》的论文。这些色氨酸巨型网络实际上就是微管。研究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微管分子内的色氨酸出现了超辐射现象。而超辐射是一种量子效应,意味着色氨酸分子通过微管进行大规模的量子纠缠。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微管在量子层面上确实对大脑的认知和信息储存起到了关键作用,那么人工智能的发展之路可能比我们预想的更加漫长。此前,我们普遍认为大脑的工作方式主要依赖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但是,这项新的实验表明,神经元中的微管可能存在量子效应。如果这种效应对神经元的功能有显著影响,那么大脑的工作机制远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微管内的量子计算可能比传统的神经元放电速度快上百万倍。而且,每个神经元内部可能包含多达十亿个微管,这意味着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可能同时进行着数量惊人的微观运算。由此可见,大脑的认知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远超我们当前的理解。如果未来的人工智能想要实现类人意识,那么可能需要依赖于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能够处理复杂的量子纠缠和量子超辐射现象,这对于模拟人类大脑的微管行为至关重要。不过,这项研究只是初步发现了微管中的量子过程。至于它与彭罗斯的观点如何联系起来,即微管中的量子过程与人类的认知和意识到底有何关系,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意识是否来自量子效应,你们怎么认为呢?欢迎大家踊跃讨论,感谢大家观看,我是探索宇宙,我们下期再见。

5 阅读:173

探索宇宙科普录

简介:专注知识科普领域,打开世界未知大门,感受科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