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和,则眠不安,半夏泻心汤案。

希新谈健康 2024-06-27 12:54:53
杨某某,男,49岁。2024年3月14日初诊。胃脘饱胀不适失眠两年余。刻下诊见:胃脘饱胀难眠,近两年病情渐重,常需服用艾司唑仑方可入睡。心烦口苦,偶有头晕,纳差,大便先干后溏,小便量多。舌淡胖,舌尖红,苔黄白,相间微腻,脉弦滑。方拟半夏泻心汤加味。 处方:制半夏30g,川连9g,干姜9g,炙甘草6g,党参15g,红枣6枚,黄芩9g,夏枯草30g,7剂,水煎服。 一周后复诊:饱胀感、失眠均明显好转,舌脉如前。续方7剂固效。 体会:失眠,中医自古便有论述,自古就有良方良药。失眠古称不寐、不得卧,或者目不瞑。失眠的病位主要在于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常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素体亏虚所致,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当辨虚实。《保婴撮要·不寐》曰:“若胃气一逆,则气血不得其宜,脏腑不得其所,不寐之证,由此生焉”。《内经》有云“中满者先治其标”,先治痞证,不用生龙牡等收敛镇静安神药及炒枣仁、首乌藤等养血药,否则痞证加重而失眠亦无法缓解。”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治寒热错杂之痞证的方剂,具有和胃降逆、化痰消痞之效,胃不和,卧不安,只要病机相同,即使症状有别,就可以用同一个方来治之,这就是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理念。 国医国术,巧拨千斤。具体应用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病情程度等来化裁。因人而异、辨证施治、一人一方,才是中医治病的特点。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前进的动力。
0 阅读:3

希新谈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