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美的风景,多美的人

守望自然 2024-05-30 10:54:34

近日,改编自同名散文集的热播剧《我的阿勒泰》迎来收官。这部电视剧走进新疆阿勒泰,记录了汉族少女李文秀返回家乡阿勒泰和母亲一起生活,与哈萨克族牧民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电视剧虽已播完,但网络上对于该剧的讨论热度依旧未减,将这股风继续吹向更多人心中,也从荧屏里吹往现实中的阿勒泰。

“多美的风景,多美的人,一定要亲眼见一见这草原”“阿勒泰一定能接住我所有的忧愁和烦恼”“没有阿勒泰,北疆之北的美就不完整”……网友对于阿勒泰的“花式”夸赞,成功让这片北疆之域在短时间内“火出圈”。今年“五一”假期,阿勒泰地区接待国内游客88.65万人次,同比增长43.4%。有网友称,这部剧让新疆旅游旺季提前了两个月。从《狂飙》到《去有风的地方》,影视剧带“火”地方旅游的情况我们并不陌生,《我的阿勒泰》有哪些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原因让阿勒泰成为燃爆热点的话题中心?

许多人认为,阿勒泰之“火”,“火”在这里独有的自然风光。的确,电视剧取景地那仁牧场背靠阿尔泰山,经由导演自然质朴的镜头,阿勒泰的美景扑面而来。抬头看是蓝天白云,身边是丰美水草,镜头拉远又见耸入云端的皑皑雪山和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阿勒泰的自然景观构建了一道与众不同的美丽风景,彰显了新疆独特的自然风光。如果说这样的景观只是治愈了双眼,那么牧民转场路上响起的嗒嗒马蹄声、牧场上成群结队的肥美牛羊,则彻底征服了观众的心,人们被剧中自由灵动的旷野之息所震撼,为此踏上了前往阿勒泰的吸氧之旅。这样“老天喂饭”的阿勒泰,不“火”才怪。

然而,阿勒泰能“火”绝不仅仅在于给观众带来感官上的享受,剧中传递出的情绪价值同样是引发观众共鸣的重要因素。“不是什么都要‘有用’才值得追求”,这是网友看过剧后总结的“无用论”。面对在城里碰壁的女儿文秀,母亲张凤侠说:“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待在草原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张凤侠的生活智慧其实有迹可循。剧中哈萨克族牧民逐水草迁徙,每到一处落脚就要以天地为家,在毡房里短暂住下。尽管生活条件艰苦、资源短缺,但这难不倒牧民们。没有现成的针线,哈萨克族妇女就拿起手边的羊毛一点点揉搓成羊毛线,用来刺绣缝衣;放牧时不方便洗漱,牧民就靠咀嚼树上的松胶清洁牙齿,清新口气。哈萨克族牧民坚韧而富有智慧的生活哲学,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剧中人物张凤侠,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理念,还传递给观众极强的情绪价值和治愈力量。这样的阿勒泰,“火”得不意外。

阿勒泰治愈了像文秀一样失意回乡的孩子,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得到了疗愈。回归现实,许多网友开始操心起能给阿勒泰回馈什么。事实上,从电视剧播出到现在,阿勒泰已经从过去的小众景点一跃成为旅游市场新宠,越来越多人关心起阿勒泰旅游,热心网友们还制作分享了去阿勒泰旅游的路线图,有的甚至标出了剧中演员住过的同款民宿,大家期待将阿勒泰打造成下一个文旅“顶流”。但与此同时也有人担心:去阿勒泰的人多了,草原生态是否会遭到破坏?牧民生活会不会受到打扰?阿勒泰能承接住大量涌入的客流吗?

其实这些祝福也好,担心也罢,都是源自大家对阿勒泰的一片赤诚。草原生态环境脆弱,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不免会有破坏草甸的情况发生,如何在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与草原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考验着地方政府统筹的智慧,需要把规划做在前、做长远。另外,阿勒泰地区面积大、旅游景点分散,游客在各个景区之间周转会面临路途遥远、出行体验不佳的问题,有关部门亦要对此有所预期和规划设计,方便游客租车、乘车来往景区。再有,哈萨克族牧民很多都讲哈萨克语,语言差异会使得这里有着别样风情,但也会给游客旅程带来客观不便,可以通过导游翻译等服务,方便对游客进行指引、提供帮助。当然也要看到,要真正实现这些改变,不能操之过急,要给阿勒泰一点时间。

可喜的是,笔者关注到,最近当地已经开始着手行动,比如在景区附近补充移动式厕所、优化区间车线路、提升餐饮质量等,足见其对接待游客的诚意和用心。未来的日子里,阿勒泰会有哪些新变化,我们不妨一起耐心等待。

来源:《农民日报》;原标题:“我的阿勒泰”为啥这样火?,作者:刘诗麟。

0 阅读:15

守望自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