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将正式入伏:今年三伏40天,有3大坏消息,提前早做准备

聊聊民谚吖 2024-07-14 05:53:27

导语:7月15日将正式入伏:今年三伏40天,有3大坏消息,提前早做准备

今年的7月15日将正式入伏!古人按阴阳五行,把一年四季分为春、夏、长夏、秋和冬,其中长夏就是这个时候——“三伏天”!

三伏天不在二十四节气节气当中,时间也不固定,但却需要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共同来确定。它起始于小暑大暑期间,结束于处暑前后,是一年最热的一段时间,同时,也是高温酷热、雷暴、台风最频繁的时期。

关于“伏天”的说法和计算,在我国已经有相当久远的历史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例如,在《史记》秦纪中载:“德公二年初作伏词,正义云: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着隐伏解盛暑也,是以暑“伏”一词当起源于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

古人计算三伏天的方法非常简单,就7个字:“夏至三庚数头伏。”就是指夏至后第3个庚日这天开始数伏。

今年的三伏天又是一个“加长版”的三伏天,共计40天。其中,出伏7月15-7月24日;中伏7月25日-8月13日;末伏8月14-8月23日。

如果,你比较细心的话,就会发现,今年的三伏天是从2015年开始到今年连续十年都是40天。不过,大家不用担心,这个记录明年(2025年)就被打破了,明年的三伏天是30天。

按历书中的说法,所谓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按传统立法规定的,初伏和末伏,固定都为10天,中伏则不太固定,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今年的中伏就是20天,因此,加上初伏的10天和末伏的10天,今年的“三伏”是40天。

从公历月份上来看,“三伏”大约在每年七月中旬到八月中下旬,正式我国北方地区降雨天气比较多的时期,高温高湿有利于作物生长,但也提前防治病虫害。

今年的三伏天有40天,听身边的老人们说,今年的三伏天可不一般,与往年相比有3大坏消息,要提早做好准备!都是指什么呢?下面来具体了解一下!

第一个坏消息:今年的“三伏”是“晚入伏”

什么是“早入伏”和“晚入伏”呢?

按民间的判断方法,大致有两个,一个是根据“入伏”这天对应的农历日期来判断的。如果,“入伏”这天落在农历五月份里就是“早入伏”,如果“入伏”落在农历六月份里就是“晚入伏”。

今年的“入伏”时间是在公历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十这天,因此,今年是“晚入伏”。

还有一种判断方法,是根据夏至节气到“入伏”的时间长短来划分的。

一个节气到下一个节日要经过15天,一个“庚日”到下一个“庚日”要经过10天。也就是说,夏至后到“入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要经过20到30天。因此,就把25天为界限,当夏至到入伏之间的天数小于25天,就被称为是“早入伏”,当夏至到入伏之间的天数大于或等于25天,就被称为是“晚入伏”。

今年的夏至是在6月21日,“入伏”是在7月15日,两者之间正好是25天。因此,今年是“晚入伏”。

老话说“早入伏凉嗖嗖,晚入伏热死牛。”今年是“晚入伏”,按农谚的说法,今年的三伏天可能会非常炎热。

第二个坏消息:今年“三伏”是“母伏”

今年“入伏”这天是农历六月初十,按古人的判断方法,单数为阳是“公伏”,双数为阴是“母伏”,今年是“母伏”。

老话说“下破公伏头,晒破狗舌头。下破母伏头,炕头起蘑菇。”今年是“母伏”,如果,这天下雨的话,则预示着接下来的阴雨天气较多,甚至会引发大水或洪涝。

第三个坏消息:今年“入伏”逢双

上面已经说了,今年“入伏”这天是农历六月初十,逢“双”了。

在我国四川地区,有一句农谚是这么说的:“入伏逢单,放火烧山;入伏逢双,水淹谷桩。”意思是说,如果“入伏”当天的日期为单数时,之后就会艳阳高照,是个好天气,适合庄稼生长。相反,如果“入伏“当天的日期为双数,那么接下来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对农作物生长不利。

今年逢双了,按上面农谚的说法,今年“入伏”后,我国四川一带可能会迎来一段阴雨连连的天气。

您认为农谚还准不准了,麻烦四川的网友分享一下当地的天气情况,看看是不是想农谚判断的那样,从“入伏”前后迎来阴雨天气。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0 阅读:0

聊聊民谚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