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金砂:无锡博物院藏紫砂艺术展

关中拍客 2024-05-28 15:12:05

2024年5月16日,在咸阳博物院内,以“紫玉金砂”为主题的无锡博物院藏紫砂艺术展开幕。这里共展出80件(组)明清、民国、现代的紫砂传世精品,将壶艺、茶艺、诗词、书画、篆刻融为一体。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

5月19日上午,我前往咸阳博物院,专门参观了这个展览。在文庙的大殿内,环绕展厅一圈儿,按照时间的顺序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紫砂器。在背后的展板上,向大家介绍中国茶文化、紫砂历史、紫砂泥料、制作工艺、曼生十八式、历代咏茶和紫砂的诗句等。

宜兴市位于江苏省南端的太湖西岸,周围盛产茶叶,陶土资源丰富,夹杂紫砂泥料。明成化、弘治年间,宜兴金沙寺僧人将泥手捏成形,再掏空烧制成壶,开创紫砂的先河。后来,名叫“供春”的人模仿僧人利用细泥制壶,被称为“供春壶”。

紫砂泥料在宜兴地区分布广泛,分为紫泥、绿泥、红泥、段泥等不同的色彩。宜兴紫砂陶以紫砂泥为原料,经过打泥片、拍打身筒、镶接身筒、表面修光、雕刻装饰等步骤制成。其中,以紫砂壶最为著名,用紫砂壶泡茶,不失茶的原味,冬不易冷,夏不炙手。

清嘉庆、道光年间,陈曼生和杨彭年、杨宝年、杨风年兄妹等宜兴制壶名家创作数十种壶的造型,每种样式都撰拟题铭,陈曼生在壶表面书刻,契合文人雅士的理念。后来,这种壶被称为“曼生壶”,传世的四十多种曼生壶被统称为“曼生十八式”。

1.明紫砂直嘴壶

这件紫砂壶体型硕大,为紫砂早期的实用器,陈列于西侧的独立展柜之中。通体光素,呈红褐色,泥料粗糙,鼓腹直颈。壶嘴笔直上翘,耳状壶把较细,均为紫砂壶早期实用的特点。

2.清乾隆紫砂加彩大壶

这件壶采用优质的紫泥精制而成,极具乾隆朝时期的艺术风格,陈列于西侧的独立展柜之中。盖顶装饰青花,壶身表面光滑,借鉴五彩瓷器工艺,两侧描绘花卉彩蝶,细致繁缛,雍容华贵。

3.清乾隆紫砂四方壶

这件壶采用镶身筒工艺制作,为典型的早期方形紫砂壶,器身呈四方形,平正中见灵巧。壶把似戟,壶底四足,壶腹、壶盖、壶钮、壶嘴均呈正方形,给人以端庄肃穆和规矩严谨之感。

4.清紫砂仿古壶

仿古壶也被称为“仿鼓壶”,乃紫砂壶的经典造型之一。这件壶呈扁鼓形,短颈弧盖,宝珠状钮,弯流上冲,小巧可爱。整体造型简朴厚重,在壶的腹部铭刻“饮之太和”四字行书。

5.清紫砂八卦一捆竹壶

这件壶为六角形,壶盖装饰伏羲八卦方位图,中间盖钮为阴阳太极形状。壶身由六十根纤细的竹子束成,加上壶流、壶把、壶身束带,总共环绕着六十四根竹子,象征《易经》里的六十四卦。

6.清紫砂菊瓣壶

这件壶秀挺温婉,壶腹部浑圆饱满,二十二根筋囊线由上往下,从壶盖顶珠延伸至底部包收束点。壶钮、壶盖、壶口瓣瓣吻合,都可以达到通转盖合任何一面,整个壶好像一枝含苞待放的秋菊。

7.清紫砂提梁壶

这件壶呈扁圆形,壶钮为狮子造型,圈形卧足,方形提梁。在壶腹部一侧铭刻“老我醉乡,长乐未央”八字正楷,另外一侧浅刻两枝梅花,极具古代文人闲情雅趣。

8.民国紫砂瓦当壶

这件壶为半圆扁体,外形模仿汉代瓦当,融入“全则半,半则全,无为而为,反倒有益”的哲理。壶腹部装饰篆书“传世”二字,短弯流,桥形钮,古朴典雅,意蕴深厚。

9.民国紫砂翻盖柿子壶

这件壶是清末民初流行的款式,壶流和壶把装饰柿树结枝,盖面柿叶内翻,顶部钮为柿柄,自然亲和,农家风韵。在壶腹部一侧横刻“清风明月本无价”七字篆书,另外一侧线刻高士图。

10.现代紫砂松段壶

这件壶以一段躺倒的松树为造型,外观逼真,别出心裁。盖子和壶身融为一体,钮是两个蘑菇的形象,好像从树干生长出来。壶身逸出的斜枝为提梁,分出一枝为短流,合理有趣,浑然天成。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