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政治斗争有多强?高拱入阁之后,为何要对徐阶斩尽杀绝?

北国历史爱好者 2024-03-18 19:14:46

高拱为什么要对徐阶赶尽杀绝,这要从徐阶和高拱的恩怨说起。他们之间发生了三件事,让高拱对徐阶的仇恨到达了顶峰,才会在做首辅以后报复徐阶。

第一件事,是胡应嘉弹劾高拱;第二件事,是嘉靖遗诏事件;第三件事,是京察风波。

最开始的时候,徐阶和高拱之间是有点气场不和。徐阶提拔高拱进入了内阁,以为高拱一定会领情。但是高拱却没把徐阶的好意放在眼里。

高拱是裕王的讲官,和裕王有很深厚的师生感情。明朝的许多内阁学士都是从皇帝的讲官里挑出来的。所以给裕王上课,就相当于拿到了内阁的准入门票。

何况高拱和裕王那种关系,日后肯定是内阁第一人啊。

高拱就觉得,等裕王登基,我肯定能进内阁,早晚能当上首辅。我用你提拔我?

高拱这种态度,徐阶肯定也高兴不到哪去。施恩不图报,那得是对方诚恳的感激自己,然后自己再义正言辞的回绝,告诉对方自己只是为国用才,不求回报。现在对方不按套路出牌,真的不感激自己,这谁能高兴?

所以两方虽然没撕破脸,但是彼此都暗搓搓不服气。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奏折打破了他们之间这种脆弱的和平。

这个上书的人,叫胡应嘉。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徐阶的老乡。

胡应嘉上了一封奏折,弹劾高拱。弹劾的内容看起来不怎么严重,但是高拱知道这封奏折的内容后,却非常恐惧。胡应嘉是怎么说的呢?

这封奏折的内容看似很无厘头,说嘉靖皇帝病重的时候,高拱居然翘班回家,还把办公室里的东西也带了回去。不知道是什么用心。

翘班,是什么很严重的罪行吗?那要看是什么时候,谁来做,谁来评判。

这是什么时候?嘉靖病重;翘班的人是谁,是储君最亲近的老师,高拱;评判的是谁?是明朝最难伺候的皇帝,嘉靖。

往轻了谁,高拱你什么意思,你觉得我要死了,不用认真工作了是吧?往严重了谁,你回去干什么?真的是回家睡觉吗?还是去和人密谋什么?

所以,高拱知道了这封奏折的内容后,不由惊出一身冷汗,赶紧写奏折给自己辩护。万幸的是,胡应嘉这封奏折递上来没多久,嘉靖就咽气了。高拱逃过一劫,但是惊恐之余,开始恨上了徐阶。

嘉靖死了,徐阶是最先知道的。徐阶沉默片刻,让人把张居正找了过来:“皇帝驾崩了,咱俩把遗诏写了吧。”听到徐阶这么说,张居正兴奋的几乎要战栗起来。

皇帝的遗诏,是对皇帝一生的总结。所以大臣在写遗诏的时候,是可以夹带私货的。未来的政策怎么转型、以前的政策有哪些要废黜,都可以趁这个机会落实了。

所以,写遗诏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未来数年的政策,都要受今夜,他们一支笔的影响。

在他们师徒二人的共同努力下,遗诏被编了出来。这封遗诏可以说极度精彩,不仅叫停了嘉靖生前许多劳民伤财的举措,还给嘉靖生前治罪的人翻了案。

更搞笑的是,这封遗诏的内容很会戳嘉靖肺管子。什么“朕以宗人入继大统”、什么“只缘多病,过求长生”,还特意说不用禁止民间嫁娶。

这就是嘉靖死透了,但凡嘉靖还有一口气,非得气的“垂死病中惊坐起”不可。

单看遗诏内容,大家肯定都满意。但是这封遗诏有一点,让高拱非常不满:写遗诏的时候没喊他。

在内阁,高拱不顾其他同僚在场,直接质问徐阶:“徐阁老,写遗诏应该咱们内阁商量着一起来,您怎么自己就写了?”

高拱一直认为,隆庆朝的内阁,自己应该是话事人。嘉靖咽气后,徐阶就应该主动让位。结果这个老东西居然写遗诏不叫自己,反而带着自己的学生把遗诏写了。这明显是恋权,还想继续做首辅啊。

况且,写遗诏,这是多好的夹带私货的机会啊!徐阶这老东西居然不叫自己,把他徐阶的私活夹带上了,自己的私货落空了。可恶!太可恶了!

对于高拱的质问,徐阶不慌不忙:“高阁老,你觉得这个遗诏怎么样?”

平心而论,徐阶和张居正编的遗诏很好,满足了大多数人的诉求。更何况遗诏已经发出来了,高拱也不能说遗诏不好啊,这不是往出递把柄吗?所以,高拱只好气咻咻的说:“很好!”

徐阶笑了:“既然高阁老也觉得这个遗诏好,那就说明咱们想到一块去了。反正都是为国效力,那你写我写有什么区别呢?”

高拱哑然,这件事似乎就这么和平的过去了。

这件事,进一步加剧了徐阶和高拱之间的矛盾。如果说之前俩人是面和心不和,那现在连依附他们的言官们都知道他们不和了。

很快,又一次风波,把高拱和徐阶之间的矛盾推上了巅峰。

这次风波的导火索,是京察。

所谓京察,就是在京官员的考核制度。京察每六年举行一次,考核官员能不能干、亲不勤快、有没有贪腐。被考核结果不好的,就会被降职或者干脆回家。

京察,毕竟是由人主持执行的,所以这个过程中难免有党争的参与。同时,因为京察的结果会被党争左右,所以京察的结果有时也会受到各方的怀疑。

这次的京察,是由杨博主持的。京察之后,上次那个弹劾高拱的胡应嘉又作妖了。这一次,他弹劾的是杨博,弹劾理由是:这次京察罢黜的官员里,没有山西人。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杨博偏袒自己的同乡。

要说胡应嘉这个人真的很擅长弹劾。上次弹劾高拱,精准的找到了嘉靖皇帝的愤怒点。这次抓住了“乡党”这个嫌疑,也能精准引爆其他人的猜忌。

胡应嘉是徐阶的老乡,杨博是高拱的朋友。所以胡应嘉这一弹劾,高拱觉得这又是徐阶在捣鬼,更加厌恶徐阶,下定决心,要收拾胡应嘉,好打击徐阶的气焰。

高拱以为,他提出严惩胡应嘉,徐阶一定会提出反对。到时候徐阶亲自下场,自己整治了胡应嘉就等于扫了徐阶的面子。

谁知道,徐阶没有反对收拾胡应嘉,因为胡应嘉虽然和徐阶有同乡关系,但并不是徐阶的人。

高拱看到徐阶云淡风轻的同意了自己的提议,有些疑惑。但高拱毕竟是一个火爆的性格,所以顾不得怀疑,还是这么干了。

惩办胡应嘉的理由也是现成的:你胡应嘉是吏部的给事中吧?那吏部的事你应该都审核过。京察是由吏部操办的。你审核的时候不指出问题,等到名单公布了,你像刚看到名单似的,开始指指点点了,你安的什么心?

高拱很敏锐,批驳胡应嘉的理由很站得住脚。可是,这个奏折一交上去,言官们可炸了锅了。

之前京察,往往很少罢黜言官。不过这次主持京察的杨博是个硬茬子,没惯着言官们,这次京察也罢黜了相当多的言官。言官们本来就心存不满,憋着一股邪火。胡应嘉说这次京察不公平,许多言官都看热闹看得很开心。

现在看到高拱要收拾胡应嘉,言官们不乐意了,纷纷把矛头对准了高拱。高拱虽然有隆庆皇帝撑腰,但是也架不住这么多人反对他。

言官们遵循“亲不亲,工种分”的原则,纷纷跳出来跳高拱的毛病。更可怕的是,不仅北京的言官弹劾高拱,连南京的言官们也跟着凑热闹,弹劾高拱。

或许到了这个时候,高拱才想明白,徐阶为什么那么轻易的同意了惩办胡应嘉的提议。胡应嘉确实不是徐阶的人,徐阶只是利用高拱的偏见,给高拱挖了一个坑:在言官们火气最大的时候,高拱提出惩办胡应嘉,就会激起大部分言官的怒气。

到时候徐阶只要稍稍推波助澜,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反对高拱的力量。高拱虽然姓高,但是这一波还是徐阶更高。

就这样,在言官们的攻击之下,高拱只好辞职还乡。隆庆皇帝百般挽留,高拱也坚持称病,走了。

其实高拱不走,徐阶也不能撵他走。因为皇帝不想高拱走,高拱就可以不走。但是这一局,高拱输了,就算他不走,也已经威望大损,以后只能乖乖的听徐阶指挥了。这对高拱来说,比死还难受,还不如回家呢。

就这样,高拱离开了京城,荣誉离职。由于有这样的恩怨,所以高拱重新回到内阁,成为首辅之后,就下狠手对付徐阶。为此,他还和张居正之间起了嫌隙,这也为他第二次离开京城埋下了伏笔。

高拱对徐阶的仇恨,不过是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内阁权力倾轧的一个插曲。从纯粹的权力斗争的角度看,高拱只因为私仇,就一副赶尽杀绝的姿态,似乎太过激烈。不过对比前面严嵩对夏言,后面张四维对张居正,高拱似乎也不算太过分。

0 阅读:8

北国历史爱好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