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出访,送去十万两白银千两黄金,结果正使被策反副使被杀害

从菡聊历史 2024-06-23 08:46:32

1643年10月,大明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所部,被大顺军全歼,孙传庭战死,大明再无可用之将、可战之兵,从此大顺军所向披靡,几个月之后兵临大明京都北京城下。

1644年3月19日,北京城破,崇祯帝自缢身亡,北京的整套中央机构土崩瓦解。

明朝在南京留都的六部官员,自从几个月前接到崇祯帝“天下兵马勤王”的诏书后,京都再无消息传出。

4月8日,北京失守的消息传至南京,各部官员惶恐不安,但仍然希望奇迹可以发生,皇帝或者太子,可以安全出逃,来南京成立新的朝廷。

但希望很快破灭。4月17日,从北京逃出来的原大学士魏炤乘来到南京,证实崇祯帝已经在煤山自尽,太子及另外两个皇子,都没有逃出来,大臣或逃或降,整个北京朝廷全部覆亡。

南京留都,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成为大明的政治中心。

国不可一日无君。4月29日,避难于江苏淮安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留守兵部尚书史可法的陪同下,抵达到南京城外,接受南京官绅的朝见。

5月3日,朱由崧就任监国。15日,朱由崧正式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弘光,南明第一朝正式建立。

一个新政权建立之后,当务之急就是确定对外基本方略。弘光朝廷在两位东阁大学士史可法和马士英的辅政下,明确了“借虏平寇”的基本国策,就是借助满清的兵力,一起对付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张献忠的大西军。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这是典型的错把敌人当友军,硬把友军当敌人。

但当时由于情报消息的滞后,弘光君臣战略分析判断能力的低下,出现重大战略误判,实属正常。

弘光朝廷刚刚建立的时候,正好是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在山海关大败大顺军,满清大军进驻北京城。

在弘光君臣眼里,攻陷京师逼死皇帝的,是大顺流寇,而打着为明朝臣民复“君父大仇”的满清,联合吴三桂打败了大明的仇敌李自成,为大明“收复”了神京,以皇帝的礼仪厚葬了煤山上的崇祯皇帝,单纯善良的南明君臣和江南士大夫,又怎能不对满清感激涕零,顶礼膜拜!

俨然不记得,多少大明将士,在关外与其浴血奋战了几十年,也选择性地忘记了,清军曾多少次突袭大明边城,甚至京畿重地,烧杀抢掠!

5月28日,南明朝廷为“功臣”吴三桂和黎玉田,加官进爵,“封关门总兵平西伯吴三桂为蓟国公”,加封辽东巡抚黎玉田兵部尚书,同时派人给吴三桂的军队送去“白银五万两,漕米十万石以劳军。

不知南明君臣日后获知,在4月下旬,吴三桂就投降了清军被封为平西王,黎玉田投降了李自成,被封大顺四川节度使,会不会捶胸顿足!

“借虏平寇”国策既定,南明朝廷的当务之急,派出使臣前往北京,同清廷友好协商,如何共同对付流寇大计,顺便将朝廷的旨意和劳军物资,送到北方吴三桂军营。

都督同知总兵官陈洪范,安庆巡抚左懋第,自告奋勇出使清廷,朝廷又指派兵部郎中马绍愉,锦衣卫指挥祖泽溥随团护卫,四人组成北使团成员,携带“大明皇帝致北国可汗”御书、赐吴三桂、黎玉田等人的加封诰敕,并带上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绸缎一万匹、大米十万石,浩浩荡荡前往北京。

北使团前往北京主要有三个任务:前往北京谒陵,拜祭崇祯帝;感谢清廷皇帝,奉送巨资酬谢;向吴三桂等人宣布加官进爵的文书。

但,南明朝廷给北使团的核心使命:一条是与清廷议和,弘光帝与顺治帝以叔侄相称,永结和好,同心消灭大顺和大西军;另一条是两国在山东附近划定国界,分境而治,共享太平。

弘光朝廷同意陈洪范为北使团团长,主要看重他长期在军队带兵,与吴三桂等北方将领都有交情,便于联络各方关系。

但弘光君臣没有意料到的是,北使团还未动身,清廷就盯上了陈洪范。降清的原明军参将唐虞时,建议摄政王多尔衮:陈洪范久历行伍,在明军中威望很高,如招降他,可以由他出面招降左良玉等一批南明将领。

多尔衮高度重视,亲自书写了给陈洪范的招降书,派唐虞时的儿子唐起龙为江南招抚副将,专程南下与陈洪范领导的北使团汇合。

唐起龙在江苏淮南秘密会见了陈洪范,向他宣读了多尔衮的招降书,许以高官厚禄。唐起龙没费口舌,陈洪范见招降书即行跪拜,对清廷感恩戴德,将南明北使团的所有机密,全部告知了清廷。

6月21日,北使团从南京出来,一路北行。9月初5,使团抵达山东济宁,这里已经归属清廷,南明护送的军队原路返回。

9月18日,北使团抵达德州,原明朝降将、清廷山东巡抚方大猷,向北使团传达清摄政王令旨:北使团所经之地,清廷不予接待,沿途食住自行解决。

北使团成员到达北京后,被安置在鸿胪寺,严加看管。

第二天,清廷礼部官员居高临下地问使团:你们到我国来有何贵干?

使臣答道:贵国借兵给我们打败了李自成,又为我们的先帝发丧,我们的新皇帝特意派我们来拿着国书登门致谢!

清官:国书交给我就可以了!

使臣:我们的国书应当面交到你们的皇帝手里,不能随便交给你们!

清官:凡事进贡的文书,都是先交礼部,再礼部转呈。

使臣:我们是天朝国书,不是进贡。

双方僵持不下,几天后,清廷内院学士刚林来见,语气更加强硬:你们私立皇帝,我们不认可,你们的国书我们也不看了,我们已经派兵南下了!

南明的国书,清廷拒绝接受,给吴三桂等人加官进爵的文书,吴三桂等人一心投清,也懒得搭理。

但,对于南明使团千辛万苦运转来的财物,给清廷的十万两白银、一千两黄金、二千六百匹绸缎,以及给吴三桂的一万两白银、二千匹绸缎,都一并收了去,连个“谢”也懒得说一句。

收了南明的重礼,清廷即日下逐客令:你们明日就回你们的江南,我们派兵押送你们出北京到济宁!

左懋第提出想赴昌平,拜祭崇祯陵寝,刚林断然绝拒:我们都替你们哭过了,祭过了,葬过了!你们哭甚?祭甚?葬甚?先帝活着时,闯军围城时,你们不拥兵讨贼,你们的先帝不受你们江南不忠之臣的祭拜!

随后,刚林取出一道檄文,当场宣读,指责南明三大罪:不救先帝;擅立皇帝;拥兵虐民。将侵略者,强行说成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南明北使团虽气愤填膺,却无可奈何,无所作为。

第三天,清廷出动了300清兵,押送着使团成员南返。

当使团行至天津时,使团团长陈洪范密奏清廷,请他们强行扣压使团同行大臣左懋第、马绍愉,他自行前往江南招降,率大军归顺。

多尔衮得报大喜,当即派飞骑追上南返使团,强行将左、马二人拘回北京关押。一年多以后,清廷劝降不成,将左、马二人杀害了。

陈洪范独自返回江南的途中,先是进入总兵高杰大营,极力劝降大将高杰,并谎称大将刘良佐、刘泽清已归附清廷,但高杰不为所动。

回到南京后,陈洪范一面掩盖清廷对南明敌视的政策,粉饰太平,麻痹南明君臣,另一方面施离间计,密奏“大将黄得功、刘良佐”暗通清廷,引发南明君王与藩镇大将的不信任。

弘光君臣见北使团成员,只有陈洪范一人南返,事有可疑,却不作深入调查,也并未追究,仅仅令其回原籍了事。其实调查并不难,只要派人去高杰军中,就清楚了陈洪范所作所为,即可定罪,但南明君臣连这点是否黑白,都不愿去搞清。

对于仍然扣压在北京的另外两位朝廷重臣,更是不闻不问,仍由其自生自灭。

南明朝廷的第一次外交出访,尽显覆亡在即的三个征兆。

无知:原明朝的将领吴三桂、黎玉田,早已投降了清军和大顺政权,南明朝廷还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加官进爵;清廷早已将矛头对准南明,南明却还一厢情愿地想联合满清,共同对付李自成和张献忠,为清军贡献大量的金银和军粮。

愚蠢:李自成山海关大败之后,引兵西归,满清近7万余人入关,主力一路尾随李自成西进,原来属于大顺政权的河南、山东等广大地区,一时成了军事真空地带,当地许多官绅迅速脱离大顺政权,自愿恢复大明的领导,但南明君臣却因害怕激怒清军,伤害了友好合作的基础,不敢派出军事力量由江淮地区北上,反而急于派出使臣去北京进贡,急于与满清在山东,甚至打算在江淮一带划定国界,实足的愚蠢。

无能:出访满清的北使团团长,居然轻易地被清廷策反,成为了清廷奸细,居然浑然不知;奸细陈洪范害死了随行的使团官员,继续南下策反南明藩镇大将,南明朝廷居然不了了之,仅罢免其官职,让其回老家了事;“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千百年的江湖规则,南明和满清其时尚未交战,还是明面上的“友军”,但满清政府无故扣压南明出使团成员、朝廷重臣,南明却毫无作为,没有任何反抗,无能到了极致。

这样的南明朝廷,又怎么不亡!只可怜史可法、左懋第等一众坚贞之士!

0 阅读:97

从菡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