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这个女企业家,果然有问题!

新的洞察 2024-06-12 16:43:56

今年2月份,权威媒体爆料:

贵州六盘水有女企业家马某向当地政府讨要拖欠的工程款8年未果,而且多名和她一起维权的律师也陆续被抓。

因为爆料这件事情的媒体颇具权威性,所以,这件事情一经曝光就立即引发了巨大轰动。

由贵州省委指派,省人民检察院牵头、省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迅速介入开始调查此事。

6月6日,历时三个月,贵州省联合调查组发布了“六盘水市水城区马某某伊案”情况通报,回答了社会普遍关注的两个核心问题:

第一,女企业家等人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从2022年10月到11月,2023年9月到10月,在律师唐某、侯某等人撺掇下她雇佣了耿某等5人采取“蹲守、尾随、偷拍偷录、GPS定位器跟踪等手段,实施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邮寄带有威胁性质信件等行为”,想以此向区政府施压以实现讨债的目的。

这些行为确实触犯了法律!

第二,涉案的工程款究竟多少?

在最初的报道里显示,“六盘水市水城区政府共欠企业约2.2亿元”,而且当地政府“要以1200万元化解所有2亿余元的债务”,这才引发了女企业家的不满。

但经过调查组调查之后确认,马某承建的10个项目,其中有7个项目已经付清款项了。

其中,3056.35万元是在事件引发舆论之后的5月17日支付完毕。这部分款项仅是约占整体工程款的四分之一。

另外有三个项目因为管理混乱短期内难以核算还没结清,但即便如此业主也已经付了5549.34万元。剩余款项仍旧在走民事程序。

这两个问题解释清楚了,而且我相信这两个关键问题解释的背后,调查组一定是做了很多具体而深入的工作。

事已至此,一个如此高级别的调查组介入此事,就是对此次事件调查结果公正和客观的有效背书。

当然,通报中也提到了对马某等人的处理,最终决定对他们做出的决定都是不起诉。

换句话说,也就是调查之后确认这些人确实存在“违法行为”,但据实综合考虑之后没有追究其刑事责任。

说到底,民事债务引发的纠纷,最终还是尽可能需要回到民事范畴中去解决,这也符合对民事纠纷中的经营者“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不判实刑”的“少捕慎诉慎押刑”政策导向。

从这一点看得出来,贵州是在努力弥补该事件对当地营商环境带来的损伤。

整体来说,此次通报处理结果既坚持了依法依规,又注重了对民营企业家利益的保护。

实事求是地说,是过关的。

因为经济形势,全国各地不乏政府主导的项目存在债务问题,但这种商业行为引发的合同纠纷性质上属于民事纠纷,无论如何不能用犯罪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

如果认为与他人有债务纠纷就可以无底线地实施骚扰、跟踪、辱骂,乃至实施人身威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完全不顾法律红线。那就大错特错,也必然会遭到法律的严惩。

这种有违法治的观念,绝对不能支持!

前些年盛行过一段时间“软暴力”逼债。

有一伙人专门从事这个行当。他们专门吸纳、招募社会闲散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采用了辱骂、恐吓、跟踪、滋扰、非法侵入住宅等手段讨债。

比如,大半夜窗外播放喇叭,门口摆放画圈,单位门口扯横幅,派人尾随上下班……

就算当事人报警,很多情况下也因为双方有民事纠纷在里面,再加上这些人很懂得规避法律,所以也一直不能拿他们怎样。

这样的“软暴力”引发了不少悲剧和惨剧。

而在贵州六盘水这一事件中,女企业家马某究竟动用了哪些手段我们不得而知,但既然官方通报中已经明确她触犯了法律,那就意味着她和雇佣的律师等人大概率也采取了“软暴力”。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

通报的细节和当时某媒体爆料的内容多有出入。

那么,当时的媒体和记者是不是也该出来走两步呢?

2 阅读:1421
评论列表
  • 杨广 15
    2024-06-13 09:11

    凡事先有因再有果,只说结果有罪,不说事出有因,那都是耍流氓,都只是个枪手

  • 2024-06-13 09:12

    想给谁洗白。

  • 2024-06-13 08:18

    已经解决了的事情你现在又翻出来到底有何居心?

  • 2024-06-13 09:27

    这种越洗越黑,

新的洞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