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不同时期肿瘤的认识

博锋聊健康 2024-05-29 07:20:08
病名的来由 “肿瘤”一词,是现代西医对该类疾病的统称,而中医对该类病症的认识可分为两大类,体表的肿物分为“瘤”和“岩”,体内的肿物分为“积聚”和“癥瘕”。 病因病机 对于该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历代医家尚无统一定论,根据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精津液学说及体质学说等理论,将该类病症原因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饮食起居,情志抑郁,感受邪毒及易患体质。因上述原因的长期不良刺激,导致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精津液运行及代谢障碍,并发“气滞”、“血瘀”、“痰凝”及“痰瘀互结”等病理结果,在体表及体内表现出来即为“肿块”,也就是西医所说的“肿瘤”,这里只讲述恶性肿瘤的相关内容。 “肿瘤”不同时期的正邪关系 治疗前:患者从不知(或被发现)至治疗前这段时间,整个机体的正邪关系可分为三大类:正邪俱盛、正虚邪盛及正邪俱虚。 (正:指正气,机体自身免疫力、抵抗力;邪:指邪毒、病理结果,肿瘤的良恶性) 正邪俱盛:患者身体强壮,正气不虚,抵抗力强,此时肿瘤亦生长旺盛,常见于年轻,肿瘤发病不久的时期。 正虚邪盛:患者平素体质壮实,目前身体渐虚,正气虚弱,抵抗力下降,此时肿瘤仍生长旺盛,常见于肿瘤中晚期病人。 正邪俱虚:患者目前身体虚弱,营养状况差,抵抗力非常低下,此时肿瘤仍在生长,但生长速度较前明显缓慢,常见于肿瘤终末晚期病人。 治疗中:患者从被发现后开始治疗至阶段性治疗结束后的时间,此时间段内,患者祛邪的同时,亦会损伤患者自身正气。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整个过程中表现为一派虚像,具体表现为气虚,或气血两虚。 治疗后:患者经上述治疗手段后至病逝前的时间,患者整个机体呈现出正邪俱虚的状态。正虚主要表现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两虚及阴阳两虚,涉及的脏腑包括脾胃、肝、肺、肾。 总结: 纵观患者整个患病期间,基本处于一个本虚的状态,包括气虚、气血两虚等,即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造成患者本虚的原因与手术损伤、放化疗邪毒的攻击及肿瘤本身的消耗有关。涉及的功能脏腑主要包括脾胃、肝、肺、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充沛与否,正气强弱与否,自身免疫抵抗力强弱与否,均与脾的运化功能和胃的受纳腐熟功能有莫大的关系;及肝主疏泄、主解毒,肺主气、主呼吸,肾主藏精、主排毒均有关。当人体气虚或气血两虚时,脏腑失去气血的正常推动和濡养作用,就会功能失调,导致相关脏腑功能就会低下,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如全身症状:乏力不适、脱发、精神差;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腹泻,血液系统: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上,中医讲究“整体观念”、“气血调和”和“阴阳平衡”,故肿瘤病人整个中医辨证治疗期间均涉及益气健脾、调脾和胃、养血柔肝、补肺益肾、活血祛瘀及攻毒散结等治法治则。益气健脾常用药包括陈皮、人参、茯苓、白术、黄芪等,调脾和胃常用药有陈皮、茯苓、白术、神曲、炒麦芽、佛手等,补肺益肾常用药包括冬虫夏草、蛤蚧、灵芝、紫河车、海马、山药等,活血祛瘀常用药有当归、川芎、莪术、三棱、三七、五灵脂、土鳖虫等,攻毒散结的常用药有:半枝莲、半边莲、绞股蓝、山慈菇、白花蛇舌草、重楼等。中药汤剂,在此治法治则基础上,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随症加减,灵活度较大,但熬煮、携带不方便;而近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中成药也成为了一种不错的选择,除携带方便外,口感方便也大大的改善了,参灵蓝胶囊便是其中一种,可供肿瘤患者选择。 参灵蓝胶囊组方药物如下:黄芪、冬虫夏草、人参、白术、茯苓、神曲、灵芝、三七、莪术、白花蛇舌草、土鳖虫、半枝莲、徐长卿、绞股蓝、蛇莓。该方药物组成兼顾健脾和胃、补肺益肾、活血祛瘀及攻毒散结之效,药性平和,肿瘤患者各个阶段均可服用。 本文作者:湖南省直中医院 倪保平
0 阅读:4

博锋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