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上联:吕府姑娘,下口大过上口,下联更经典令人无地自容

长风文 2024-06-09 09:33:29

中国一字一音象形文字文化,不仅赋予了中文独特的魅力,更孕育了对联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

对联正是通过对汉字的精妙运用,不仅能够达到字数相等,结构相应,音韵相谐的对仗效果,而且能够生动地描绘出各种场景,情感和思想。

如此一种展现知识文化和个人思想的绝美艺术形式,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深受读书人的喜爱。

经过岁月的发展,对联也愈发的完善和成熟,更是走进了千家万户,在百姓家的日常生活之中也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逢年过节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会有贴上一副寓意吉祥的对联,寄托着人们内心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

而在婚丧嫁娶、添丁安居、庆典纪念等重大场合中,也都会张贴一些对联。

既能增添喜庆气氛,又能体现主家的文化修养,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对联并不总是用来歌功颂德或祝福喜庆,有时它也能成为讽刺社会现象、批判不良人物的绝佳方式。

这一点我对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和对穿肠的对决印象很深刻。

对穿肠看不起书童装扮的唐伯虎,出“图画中,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童可笑可笑”、“我上等威风,显现一身虎胆”等上联。

而唐伯虎不甘示弱的对“ 棋盘里,车无轮马无缰,叫声将军提防提防”、“你下流贱格,露出半个龟头”等下联。

话里话外,唇枪舌剑,最后对穿肠不敌吐血,让人在捧腹大笑之余,也感觉到讽刺对联的厉害。

今天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个关于讽刺对联的故事。

话说在一个小镇上有户姓吕的人家,听上辈人说吕家是靠坑蒙生意起家的,而且有点为富不仁,所以在当地的名声并不是很好。

吕家只有一个姑娘,长得虽不算倾国倾城,却也颇有姿色。

只是在吕老爷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吕姑娘心性不定,行为刁蛮,而且常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厮混。

渐渐地她的名声在镇上都臭了,以至于到了适婚年龄,却无人问津。

吕家父母为此急得团团转,四处托人张罗亲事,为此还说娶她女儿会陪嫁万两白银。

还别说,金钱的力量还是很大的,终于有位姓徐的公子登门求亲。

这徐公子虽然长得一表人才,却是个惹事生非、好吃懒做、贪财无耻、吃喝嫖赌之徒。

原本徐家也算殷实,但也禁不住徐公子整日挥霍,就这样在外欠下不少赌债还不上。

这不听闻吕家姑娘家境殷实,还有丰厚的嫁妆,徐公子便打起了这门亲事的主意。

吕家父母虽然知道这徐公子不是良人,但自己什么样也清楚,眼下也别无他法,为了能让女儿嫁出去也只能答应了下来。

街坊邻舍得知后大发感慨,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呀!

婚礼当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该有的排面还是都有。

大好的日子当然少不了收礼金,吕老爷特地在大门口安排了好几个人登礼报数,自己也站在旁边仔细端详。

这个时候,伙计打开了一副不知谁送的“婚联”念了起来,然而念完之后却引得满堂哗然,吕家姑娘和徐公子则面色惨白。

原来上联是“吕府姑娘,下口大过上口!”

下联则是“徐家公子,邪人多过正人。”

上下联巧妙运用汉字结构的特点,将吕姑娘不知羞耻、生活不检点,和徐公子品行不端、坏事做尽之事表达的淋漓尽致,极具讽刺含义,真是意味深长。

两人尴尬无比,想发作也找不到人,只能硬着头皮完成了婚礼,但心中的阴影却久久无法散去。

这副精妙绝伦的对联不仅成为了小镇上的谈资笑柄,也让吕家姑娘和徐公子从此在镇上抬不起头来。

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名声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千万要好好珍惜,因一旦败坏再想挽回就难了。

-END-

图丨源于网络,如有侵权通知即删

0 阅读:1

长风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