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中央为贺龙恢复名誉,叶帅积极帮忙,却坦言两人关系并不要好

甲子光年 2024-07-04 15:41:07

在 1973 年底的中南海,一场关于贺龙的重要商讨正在紧张进行,中央要恢复贺龙的荣誉。叶剑英听到要为贺龙恢复名誉的消息,老泪纵横。两人同为开国元帅,他能理解贺龙遭受的苦难。叶帅尊重历史事实,坚持正义和真理,在中央的商讨中,以其重要的影响力和坚定的立场,为恢复贺龙的名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推动。但是叶帅却坦言他与贺龙的个人关系其实并不要好。

叶帅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两人的性格是完全不一样的。说起贺龙,他的早年经历堪称传奇。他出身平凡,却心怀壮志,两把菜刀闯革命,毅然投身革命。贺龙性格豪爽直率,英勇无畏。他敢于仗义执言,行事果断坚决。战争年代,贺龙将军战绩辉煌。贺龙元帅为中国的独立、自由和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风范深受人们的敬仰和赞誉。

叶剑英,这位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性格相对内敛含蓄的将领,叶剑英沉稳坚毅,面对困难和挑战从不退缩,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和贺龙在性格上确实大不相同。可他们在革命的道路上合作起来却无比默契,为了实现共同的革命理想,携手并肩,奋勇前行。虽说他们私人关系或许没那么热络亲密,但在革命的很多关键时刻,彼此的信任和配合堪称典范。

两人相识于南昌起义前夕。当时,国民党陆军上将张发奎察觉到贺龙和叶挺的政治立场有所转变,企图夺取他们的兵权。幸好叶剑英及时得知消息,并暗中通知了贺龙,使他得以躲过一劫,从而能够带领队伍领导接下来的南昌起义。为革命留下了火种。

南昌起义后,他们去了不同的部队工作,直到红军长征胜利后在陕北团聚。由于革命分工不同,贺龙长年在前线领兵作战,而叶剑英更适合负责后方统筹的工作,除了参加重大会议,两人很少见面。

抗日战争时期,陕北的情况较为艰难,而贺龙领导的晋绥根据地状况稍好,还有余粮余钱。叶剑英考虑后决定给贺龙写一封信,申请用兵工厂生产的一批炸药换一些经费。贺龙收到信后有些生气,他表示中央缺钱说一声就行,无需交换,随后清点了晋绥根据地的家底,拨出一半钱款送到了陕北。这件事体现出贺龙性格豪爽大方,叶剑英做事则较为细致周到,两位元帅的性格确实差异较大。

在那个“特殊年代”,贺龙遭到错误对待,贺龙遭受了诬陷、迫害和残酷的批斗。他被强加上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生活受到严重干扰,身心遭受极大的折磨和伤害。

1974年,在贺龙去世5年后,中央决定为他平反,叶剑英亲自负责落实此事。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犹如春风吹过寒冬,让整个革命队伍都为之精神一振。叶剑英得知后,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叶剑英看过中央对贺龙的评价报告后,找来廖汉生(贺龙的老部下、外甥女婿),坦言自己和贺龙的关系并没有那么亲密,但这并非个人之事,而是全党的大事,他认为中央对贺龙的评价不够高,而廖汉生最了解贺龙的革命历史,由其来写一份评价最为合适。

1974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至此贺龙将军恢复名誉,在贺龙的平反问题上,叶剑英不遗余力地做了大量工作,这种抛开个人感情、一心为公的做法,体现了他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的高尚品格。

0 阅读:2

甲子光年

简介:喜欢历史,喜欢分享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