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徐志摩遇难,张幼仪担心公公伤心过度,谁知老人只说了七个字

奇葩历史观点 2024-07-16 09:29:24
前言:

20世纪,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一时间轰动整个文坛。在大众的印象中,张幼仪只是多情诗人抛弃的女子,但没想到的是,张幼仪却是完整观测徐志摩一生的人。

因为是原配妻子,张幼仪了解徐志摩的过去,清楚他坏的一面,即便在离婚后,她也在默默地关注着徐志摩。徐志摩去世后,她更是一手操办了他的丧事。

徐志摩

处理徐志摩后事期间,张幼仪见证了很多人得知噩耗的不同反应,令她十分惊讶的是她的公公,听到儿子去世却只说了七个字。

儿时的徐志摩是父亲眼中的乖孩子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听到儿子身亡态度竟然如此冷漠,这都是因为他早已对徐志摩充满了失望。但最初,徐志摩却是父亲眼中的乖孩子。

无论在哪个年代,父母对子女的愿望总是一致的,希望他们成人成才。徐申如也不例外,他对儿子徐志摩就有一种望子成龙的期望。

徐申如

徐家世代经商,徐裕丰酱园就是他们祖传的基业。到徐申如这一代时,他还广泛投资于钱庄、商业和事业,家资比原来更加丰厚,成为了闻名硖石的首富。

不仅如此,徐申如为人正直又热心公益事业。1934年,海宁大旱,百姓流离失所,徐申如积极参与募捐赈灾,受到了民众的赞扬和敬佩。

就在家业兴旺、声誉日隆的时候,25岁的徐申如喜得贵子,取名章垿,意为遵循礼仪。这便是后来的徐志摩。

徐志摩

古代人讲究多子多孙,但徐申如却没能享受到这种快乐,继徐志摩之后,家里就再也没有添过孩子了。因此,徐申如将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徐志摩的身上。

因世代从商,徐家几代都没有出过文化人,为了能让儿子走上仕途光宗耀祖,徐申如给徐志摩找了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校。徐志摩刚满3岁,他就迫不及待地聘请先生到家中授课。

徐志摩在私塾中学了整整六年时间,在才华斐然的老师们的教导下,他对诗词极为敏感,文学功底也扎实无比。

徐志摩

后来,私塾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式学校成为了有钱人家的孩子更向往的地方。于是在1907年,徐志摩进入当地一所新式学校读书,从此彻底打开了他的文学世界。

徐志摩聪明过人,在新式学堂中如鱼得水,才智被完全发挥出来,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有着“神通”的美誉。

当听到儿子成绩斐然,徐申如内心也不禁为之骄傲。

由于太过专注,徐志摩最后发展到了高度近视,因此还专门配了一副眼镜。

就在徐志摩通过学校了解到更广阔的世界时,父亲为他找了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张幼仪。

张幼仪娘家是名门望族,她的几个哥哥也都是学界、政界、金融界有头有脸的人物。因看中张幼仪的家世,徐申如在没有征得儿子的意见下,做主敲定了这桩婚事。

张幼仪

即便徐志摩再不满意这桩婚事,但父命难违,还是答应了这门婚事,这也为这场婚姻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1918年,徐申如通过种种关系,让儿子拜在了学界巨擘梁启超的门下。梁启超对这个聪明的学生也分外喜爱。

可谁也没料到,如此乖巧的徐志摩,会在长大后变得“叛逆”,把父亲徐申如和老师梁启超都气了个够呛。

梁启超

因一个女子,徐申如父子俩关系冷淡

收徐志摩为学生后,梁启超就建议徐申如送子到国外念书,徐申如听后感觉有理,便为儿子张罗了出国事宜。

1918年,徐志摩出国留学。徐申如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乖巧的儿子会在接受西方自由主义文化后第一次忤逆自己。

徐申如的本意是希望儿子留学长见识,回国后就继承并扩张家业,但徐志摩赴美后并没有根据他的意思选择金融系,而是选择了历史系。

儿子的选择本来就让徐申如很不赞成,可不久,徐志摩又放弃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转而到英国攻读哲学,这就更让徐申如感到生气。他故意不给儿子写信,让徐志摩在英国形单影只度过了两个月。

最终,徐志摩没能忍受住父亲的冷战,主动写了信,这才缓和了气氛。徐志摩写信说:“儿国外留学,直营孤单,孺慕之思,不俟罄述,大人爱儿岂不思有以慰儿邪?”

一句话,就让徐申如软了心肠,考虑到儿子一个人在外求学生活无人照料,他便又将张幼仪也送到了国外,陪伴徐志摩。

徐申如

可徐申如还是没能意识到儿子的变化,他将张幼仪送到徐志摩身边,将会造成另一场破坏父子关系的事件。

此时在外国的徐志摩,已经对浪漫的自由恋爱产生了向往,他希望自己拥有一位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子,而不是张幼仪这种旧式女子。

原本徐志摩就不满意与张幼仪的婚姻,结婚后更是很少与其交流。出国留学后身边没有张幼仪,他甚至还有些窃喜,一直呼吸的空气也似乎清新了许多,这是自由的味道。遇到林徽因后,徐志摩更是确定了自己的追求,对张幼仪更加厌恶了。

林徽因

其实,徐志摩被一时的情绪蒙蔽了双眼,让他忽略了张幼仪的好。张幼仪虽然是旧式女子,却不是小脚女人,也不是文盲,从小优良的家庭教育让她也有过读书的机会。

张幼仪到英国后,总是贴心地照顾着徐志摩的生活起居,她在其他人眼中实为贤妻良母,可在徐志摩眼中,她只是一个束缚自由的铁笼。

1921年,徐志摩再也忍受不了这段没有感情的婚姻,终于提出了离婚。张幼仪望着离婚协议书,伤心欲绝,她摸着即将临盆的肚子,流下了绝望的泪水。

张幼仪

张幼仪虽然伤心,却不冲动,她知道即使是自己的婚姻,也要经过双方家长的同意。所以她并没有签字,而是将徐志摩要离婚的消息写信告诉了徐家二老。

在国内的徐申如得知儿子、儿媳离婚的消息,简直不敢相信的眼睛,他实在不明白,像张幼仪这样好的妻子,儿子为什么就是看不上眼。

震惊过后,徐申如越想越气,直接写信给儿子说:“我宁可失去你也不能舍去张幼仪这个贤惠的媳妇,既然你自作主张离婚,就是不尊重家庭和父母,那你就不用回家了,家里也不再给你提供任何费用。”

徐申如、张幼仪和孙子

徐志摩此时还不能独自生存,当看到父亲要断了自己的经济费用后,立刻托好友找到张幼仪,希望她只做徐家的儿媳,不做徐志摩的太太。

张幼仪彻底心如死灰,1922年,她生下第二个孩子后,痛快地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徐申如虽然愤怒,但鞭长莫及,也无可奈何。

徐志摩和张幼仪

如果说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离婚只是使得徐申如父子关系变僵,那么,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才真正值得父子彻底冰冷。

徐志摩终究没能追求到林徽因,回国后转而爱上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不顾世人的眼光,坚决要结婚。

爱上有夫之妇的传言很快就传到了徐申如的耳朵里,他既愤怒又羞愧,因为陆小曼的丈夫王庚还是梁启超的弟子。这下,徐申如更感觉没有脸面面对梁启超了。

徐志摩和陆小曼

最后,徐志摩还是迎娶了陆小曼,作为他们婚姻的见证人,徐家二老、梁启超谁都没有送上祝福。徐志摩婚后,徐家二老更是搬离了老宅,找前儿媳张幼仪一起生活去了。

徐志摩清楚自己与父亲的鸿沟再也难以修复了,虽然伤心,但他还是坚持与陆小曼在一起。

1931年,徐志摩在乘坐飞机去往北京的路上发生空难,当场去世。作为妻子的陆小曼却始终不敢认领遗体,还是张幼仪派儿子和哥哥认领了遗体。

一开始,张幼仪并不敢将徐志摩去世的消息告诉公公,担心老人会受到打击,只是说徐志摩飞机出事了,人正在医院抢救。

几天后,徐申如再次询问张幼仪,张幼仪这才说:“没指望了,他去了。”

令张幼仪意外的是,老爷子只是沉默了很长时间,脸上表情复杂,许久才说了一句:“好吧,那就算了吧。”短短7个字,道尽了父子间的复杂感情。

晚年徐申如

其实,徐申如只是生气儿子的行为,却并不是不爱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苍凉只有做父母的才能懂得。

0 阅读:26

奇葩历史观点

简介:奇葩的历史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