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雪灾:一个触目惊心的灾难,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

环游地球一百天 2024-02-22 21:30:54

蒙古国,这个内陆国家,近日遭遇了近 50 年不遇的暴风雪天气,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损失。据报道,该国 80% 以上的国土仍被大雪覆盖,67 万头牲畜死亡,交通、农业、能源等部门受到严重影响。这场雪灾,是蒙古国特有的一种在冬季缓慢发生的灾害,其特点是天寒地冻,下大雪,牲畜无法到达牧场。蒙古语有一个名词“dzud”用于特指这种天气模式,其中程度最恶劣的被称为“白色极寒”(tsagaan dzud)。

图片来源:蒙古国紧急情况总局

“白色极寒”的成因和影响

造成“白色极寒”的原因,主要是地理位置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作用。蒙古国位于亚洲中部,地处高原,四面环山,冬季寒流频繁侵袭,夏季干旱少雨,气候极端。据联合国介绍,在过去 80 年里,该国的平均气温上升了 2.46 摄氏度,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蒙古国的季节紊乱,夏季更为干燥,随后的严冬加剧,导致牲畜无法储存冬季所需的脂肪。初冬大量积雪会在气温回升中短暂解冻,但很快又出现的严寒天导致这些解冻了的积雪变得更坚硬,牲畜不能获得地上的食物。这一反反复复的过程持续到了春季,形成了“白色极寒”的恶性循环。

“白色极寒”的影响,主要是对蒙古国的畜牧业和牧民的生计。蒙古国是世界上仍保留游牧传统的国家之一,畜牧业是其重要支柱产业。该国总人口约为 348 万,每 4 个人中就有一人从事畜牧业。蒙古国政府 2023 年底的普查数据显示,该国牲畜存栏量约为 6470 万头。在“白色极寒”肆虐期间,大量牲畜冻死或饿死,给牧民的收入和生活带来了巨大打击。据不完全统计,入冬以来该国已损失至少 66 万头(只)牲畜。在 2010 年“白色极寒”期间,蒙古国损失了约 1030 万头牲畜,28% 人口受灾。除了经济损失,牲畜的死亡还会导致食品安全、营养不良、传染病等问题的出现,给牧民的健康和福祉带来威胁。

应对“白色极寒”的措施和挑战

面对“白色极寒”的严峻形势,蒙古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都在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以减轻灾害的影响,保障牧民的生计。蒙古国政府已经启动了国家紧急响应机制,向受灾地区派遣了救援队伍,提供了饲料、药品、燃料、食品等物资的援助,同时也加强了灾情的监测和评估。国际社会也在积极伸出援手,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OCHA)已经向蒙古国提供了 100 万美元的紧急现金援助,用于购买饲料和兽医服务,同时也呼吁各方提供更多的资金和物资支持。除了救援,蒙古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也在推动畜牧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例如建立牲畜保险制度、提高牧民的灾害管理能力、改善牧区的基础设施等。

然而,应对“白色极寒”的措施和挑战,不仅仅局限于救灾和恢复,还涉及到蒙古国的经济结构和气候治理。蒙古国的经济过度依赖于畜牧业和采矿业,这两个行业都是不可持续的,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都很大,也很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蒙古国需要寻求经济多样化的路径,发展其他的产业和服务,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蒙古国也需要加强与邻国和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准备和预警,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结语

蒙古国雪灾,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灾难,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它让我们看到了气候变化的严峻影响,也让我们看到了蒙古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敢。我们希望蒙古国能够早日走出雪灾的阴影,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生产。我们也希望蒙古国能够借此契机,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更希望全球各国能够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构建一个和平、繁荣、绿色的世界。

1 阅读:94

环游地球一百天

简介:原名“CT旅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