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学家雄安科普记

雄安发布 2024-07-23 13:30:53

雄安新区联合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开展科学教育系列活动,在暑期免费托管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北京科学家雄安科普记

7月22日14时,雄安新区雄县第一小学副校长王文静和几位老师来到校门口,等候北京科普专家的到来。

校园内,参加暑期托管的87个孩子早早在报告厅坐好,耐心地等待航空航天科普课程开讲。操场上还有老师正在组织陆陆续续赶到的孩子,排好队往报告厅走。

7月22日,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副团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国防科普委员会副主任石磊(右一)走进雄安新区雄县第一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一堂航空航天科普课。图为孩子们体验航天员训练项目。记者 曹铮 摄

给孩子们上课的专家是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副团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国防科普委员会副主任石磊。“我们觉得机会难得,除了参加暑期托管的孩子外,应该让更多学生参与,所以上午十点半给所有家长发了通知,让大家自愿报名。十一点半报名结束时,又多了100多人。”王文静说,还有不少老师也特意赶来听课。

当天是2024年雄安新区暑期免费托管第二期开班首日,在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协调下,来自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和科技副校长团队的6位科学家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循环入校,开展科学教育讲座,进一步提升雄安新区青少年科学素养,以科学家精神鼓舞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切实提升新区暑期托管服务品质。

7月22日,一堂别开生面的航空航天科普课在雄安新区雄县第一小学开讲。图为孩子们体验航天员协调性训练项目。记者 曹铮 摄

“火箭没有翅膀,它怎么能飞上天?”

“载人火箭和不载人火箭有什么区别?”

“什么动物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动物航天员?”

“在飞船里生活和地面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带着好奇,200多名师生跟着石磊近距离感受航空航天科技的魅力。

石磊以深厚的专业背景和生动的讲解,为在场师生深入浅出地介绍火箭的构造、飞行原理、航空发展史等相关知识,激发同学们对探索太空的好奇心。

“举起左手,摸右耳朵;举起右手……”当介绍到航天员进行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的项目和专业器材时,石磊邀请孩子们走上舞台,现场体验航天员训练课。

幽默风趣的讲解,大量珍贵的航天视频、照片展示,航天员吃的真空包装食品实物介绍……神奇的航空航天世界深深吸引着孩子们,让他们了解到航天员是怎样“炼”成的。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这是石磊首次走进雄安新区的校园,也是她今年讲的第89场科普课。“创新的原动力是好奇,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石磊说。

7月22日,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副团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国防科普委员会副主任石磊(右一)走进雄安新区雄县第一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一堂航空航天科普课。图为孩子们近距离观察航天员在太空“出差”时吃的真空包装冰激凌长什么样。记者 曹铮 摄

把深奥的航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浩瀚宇宙之中。“航天员太辛苦了,他们还很专业。长大后我希望自己也能探索太空!”听完课,一个飞天梦已经埋在三年级学生刘思呈的心底。

“科普活动进校园能激发起学生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雄县第一小学校长张泽房说,此次活动点亮了孩子们的求知之火、科学之梦,使崇尚科学的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他们的内心深处。

7月16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王训练走进雄县第三小学,为孩子们带来科普讲座。

“雄安新区是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此次活动是践行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探索和实践。”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有关负责同志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润物细无声”地养成科学思维,循序渐进开展科学教育尤为重要。开展此次活动,旨在提升雄安新区中小学生科学素养,落实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具体任务,丰富暑期免费托管内容,引导学生度过一个快乐、充实的暑假。活动前期,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教育组广泛整合社会资源,推进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同雄安共享,探索教育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与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联合在暑期免费托管期间开展科普报告进校园、科普研学等一系列科学教育活动。

[报道|河北日报记者曹铮]

0 阅读:1

雄安发布

简介:雄安新区唯一官方大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