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对话中餐厅老板:麻辣烫的风如何吹到了巴黎?

新黄河 2024-08-11 09:10:59

新黄河客户端巴黎8月11日电(特派记者姚正)“巴黎目前已经有13家麻辣烫专营店。据我了解,仍有很多店面在准备、装修。很快的,巴黎的麻辣烫餐馆数量就将突破20家。”朱建琴这样告诉新黄河记者。

检索某国内某美食点评APP,高居巴黎中餐热门榜第一位的餐厅是俏厨娘麻辣烫。朱建琴正是这家餐厅的老板。当地时间8月9日下午,朱建琴接受了新黄河记者专访。采访中,她讲述了这家餐厅的缘起,也分享了在巴黎餐饮江湖中经风历雨26年的感触。

朱建琴感慨,法国人如今对中餐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巴黎的餐饮江湖里,中餐曾经红火过、辉煌过。但之前中餐又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潮期,最近这两年才开始抬头,重新走出上升趋势。如今,很多法国人对中餐有了更多了解,不再像过去那样,只知道饺子、小笼包、洋葱牛肉、宫保鸡丁这些‘基础款’。我们的很多法国客人,来到店里都是很懂的,对各个口味之间的差别几乎如数家珍。”

以下是朱建琴的自述:

奥运会开幕前,其实我对店里生意抱有很大的期望。当时我就想,很多咱们国内的游客来到巴黎,生意一定特火爆。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奥运会这段时间,人气不仅没有暴涨,反而明显下降。后来我就想,可能是很多当地人都离开了巴黎,躲出去了。

但不管怎么说,我最近的心情还是很明媚。很多中国品牌奥运会期间来巴黎开起快闪店,让我觉得特别温暖。咱们中国体育健儿的表现又那么出色,让我非常振奋、非常骄傲。这段时间,我们店里的电视基本都开着,放比赛的直播,我们看得很投入。我也想去现场给中国队加油,但到处都买不到票……

这家麻辣烫店开的时间并不久,也就半年多的时间。但在这之前,我已在巴黎从事餐饮行业二十多年了。1997年,我来到法国。来之前,对这里有特别美好的幻想——我的家乡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是侨乡么,很多从国外回去的乡亲都是衣锦还乡,出手特别阔绰。但我来到这边之后,发现并不是那样,一切都很艰难。我在酒吧里卖过打火机,也做过裁缝,吃了很多在国内从未吃过的苦。后来,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我开始做餐饮,日子才一点点地好了起来。在做这间麻辣烫餐厅前,我其实在做的是一家主营四川菜的餐厅,餐厅经营得不错,我也一心想要把川菜做好,有很大的信心好好经营下去。但后来疫情来了,餐厅受到了极大影响,我就把那家店转出去了。

选择麻辣烫,起因是我在去年年初发现巴黎开了第一家主营麻辣烫的餐厅。当时我就想,这个“赛道”值得尝试。经过前期的市场调查、数据分析,我最终下定了决心。那之后,我就很快地回国了,去四川考察原材料的供货商,马不停蹄地看了五六家,才算敲定。我原计划是去年10月开业,但因为种种原因,直到12月才开起来。

这间餐厅开业之后,生意果真如预想中火爆。我们的客人中,中国人约占三分之二,外国人占三分之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韩国客人特别爱吃我们家的麻辣烫。后来我才知道,韩国国内已经开了一些咱们中国麻辣烫的连锁品牌……外国客人与中国客人在口味上还是有着蛮多差异的。像经典牛油、藤椒是我们店里主打的两个口味,咱们中国客人就特别爱吃,都说吃着有家的味道。但很多外国人就吃不了辣。大多数法国人对辣的“耐受度”相对较低。他们很愿意尝试,但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收获了这么多客人的肯定,我真的特别开心。那种感觉就是,自己的心意客人们感觉到了。我每天都要来店里,每天都要吃一次自家的产品。在我看来,不管做什么产品,品控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做好这一点,就不会有机会走得更远。

麻辣烫之所以能“风靡巴黎”,我想,它带来的新鲜感只是原因之一,更多是因为它切合了当下的某种“潮流”。疫情过后,人们的生活习惯已经变了。以前,法国人很浪漫,没有存钱的意识,基本都是“月光族”。但现在,很多法国人也开始存钱了,就是想要“留条后路”。这样的情况下,花不多的钱就能吃上一顿“低配版火锅”,且丰俭由人,就有了很大的吸引力。

再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法国人对中餐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巴黎的餐饮江湖里,中餐曾经红火过、辉煌过。但之前中餐又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潮期,最近这两年才开始“抬头”,重新走出上升趋势。如今,很多法国人对我们中餐有了更多了解,不再像过去那样,只知道饺子、小笼包、洋葱牛肉、宫保鸡丁这些“基础款”。我们的很多法国客人,来到店里都是很懂的,对各个口味之间的差别几乎如数家珍。

对我来说,店里的这些口味里,最爱吃的还是牛油。我是浙江人,但在十几岁到二十七岁的那段时间里,其实都是在重庆生活。那时我们住的地方,就在泸州老窖酒厂旁边,每一次去城里,要经过一长段上坡的路,路两侧的串串香总是飘散着诱人的味道。吃上一回串串,我就特别满足。所以啊,很多时候吃着麻辣烫,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那段山城岁月,回忆起那滚烫的青春。

记者:姚正 编辑:赵晨 校对:汤琪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