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威王的风采

观世传真侠 2024-03-08 13:35:21

张洪兴

浪子回头金不换,君王回头最为尊。齐威王回头有为,把齐国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峰。

临淄区东南隅齐陵镇内的中山东麓,有四座巍峨高大的古墓,依山而立,一基四巅,东西并列,绵延相连。

巍巍四墓,壮如山丘,它就象四个巨人,似乎仍在吟唱着战国 “七雄”之首那段辉煌的历史之歌。

墓基东西长541米,直径钧约45米。墓自西向东分别高为29.4米,34米,22米和23米,导游介绍,此四墓为战国时期的齐国国君威王、宣王、湣王、襄王之墓,故称四王冢。

1920年所修的《临淄县志》载:齐四王墓在县南,牛山东。

排在最西边的是齐威王墓。

齐威王是齐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王的国君,他整顿吏治,广开言路,厉行改革,使齐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真正把齐文化推向了第二个高潮。

翻开当时齐国历史我才发现,当时的君王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奢侈腐化者不为少数,齐桓公、齐威王、齐景公都是这样的人。但是他们无一例外的对历史的进步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无一例外都有一个贤相辅佐。

但他们的情况又很不一样,齐桓公是在寻欢作乐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忘记其霸业的,齐景公则是一个既有争霸野心又不肯励精图治的人,但由于贤相管仲和晏婴的辅佐下,各自不断的走着图霸的道路。

齐威王同齐桓公和齐景公又不一样,他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有为之君,不是一个有宏大目标的人。从他继位开始,就“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在他初位的三年里,就弄的朝廷黑暗,危机累卵,人心惶惶,齐国到了频临灭亡的边缘。

就在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两个人,就是这两个人的出现,使齐威王又回头了。

聪明滑稽的稷下先生先出场了。他借口说要给威王说隐语解闷逗乐说:“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鸣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来是个聪明的人,一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享乐。可他并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毅然决然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于是他沉吟了一会儿后对淳于髡说:“嗯,这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吧!”

一句你慢慢等着吧,让淳于髡几乎失去了信心,他焦急地等待看齐威王的行动,正在他焦急的时候,齐威王召淳于髡进宫喝酒。

淳于髡一看机会来了,酒过三巡,淳于髡举杯对齐威王说:“酒喝得太多了,就无了礼法,闹出乱子,兴奋到了极点,就会乐极生悲。不仅喝酒是这样,世间万事万物无不如此,月盈则虚、日中则移,过了限度,盛会变衰,好会变坏,而没有秩序则会产生混乱。

齐威王听了如梦初醒,知道淳于髡是在职责自己长夜之饮,乱了朝廷法度,扰乱了治国的秩序。于是从此罢长夜之饮,把时间用在治国的大事上。淳于髡机智诙谐,也被威王任命为外交官。

就在这个时候,又一个人出场了。

威王有个聪明正直的妻子虞姬。虞姬看到威王天天沉湎饮乐,忧心如焚。她一再劝威王改邪归正、励精图治,可是威王听不进去。

佞臣周破胡十分憎恨虞姬,便对威王说她和人私通。威王听了醋意大作,把虞姬囚禁起来,下令让官吏审问。周破胡威逼利诱主审官,把他的陷害之词当作她的口供。聪明的威王一看,感到供词与平日里自己了解的虞姬的性格相差太远,便决定亲自审问虞姬。

虞姬一看,机会来了,便对威王说:“我的罪有两条,一是我侍奉国君十余年,一再规劝大王远离小人近贤臣,今天被人诬陷,又没有避嫌;二是受到诬陷后,主审官受贿听从佞臣之言,再次受诬,又申辩无门,无法向人们说清楚自己的‘罪行’。根据这两条罪名,我应该去死,但鉴于自己不沽名钓誉,事情也还未最终弄明白,国君尚未亲理朝政,邪臣奸人正弹冠相庆而未得彰恶正法,国家危难未得解除,因此争取存活下来,以待明辨是非的时候。”

威王听了虞姬的陈述,顿然开悟,随即放出了虞姬,使之出入市朝,闻知政事。

自此,威王终于下了悔过自新的决心:要“扬皇考昭统,高祖黄帝,尔嗣桓文,朝问诸侯”。

齐威王回头了,他要励精图治,首先想到的是谁来给他干活的问题,于是他大声疾呼“人才是国宝……”他的这种呼吁在朝廷内外很快的传播着。

齐威王终究是王,他不会忘记和丢下他的一些爱好,在那边呼吁要用好人才,这边又赛开马了。

还是和大将田忌赛马,赛马的地方还是在遄台。

从临淄区齐都镇的小王村走了约摸二里路,我们来到了遄台前。它虽然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风雨,仍高大如丘,台东西宽50米,南北长60米,高5米。台上松柏成林,台的东面已经尽失原貌,西部仍可见明显的台阶痕迹,并有数颗古槐巍然耸立。

沿着舒缓的东坡,登上宽阔平坦的台顶回望,故城遗址尽收眼底,远处的玉米地一望无际,哪里还有昔日快马奔腾的场面!可我分明听到了烈马的嘶鸣声!

这场赛马发生在公元前353年的秋天。往年比赛,田忌每次都输得很惨,下的赌注也眼巴巴的被齐威王拿走了。田忌心里不服,可也没有办法,谁让自己的马不行呢!

可是,这一次比赛,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以2∶1获胜,打破了齐威王不败的纪录。比赛之后,齐威王重用了孙膑,拜他为军师。

齐威王不光喜欢赛马,还颇好音乐。邹忌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琴弹的很好。不愿意直面齐威王,他知道齐威王很喜欢音乐,就抱着琴去见齐威王。说是给他弹个曲子听听。可是邹忌摆好琴,却按琴而不弹。

威王不悦,两眼直视着邹忌说:“论弹琴,可没人超过先生,但是琴乐与治理国家有什么关系?”

邹忌不急不躁,心平气和地说:“大弦低沉纯厚,如春风般温和,象征国君,小弦高亢清脆,象征丞相。弦摁的紧放得舒缓,象征政令,琴声和谐而响亮,高低音不相干扰,象征四时,声音往复而不乱,象征政治昌明。琴音连续不断,如溪流涧底,高坡滑车,停而不驻,慢而不停,虽有顿挫,终不止歇,象征了保存中的危亡国家。”

说到这里,邹忌抬头看了看齐威王,见齐威王不但不烦,眼里还闪着赞许和鼓励的目光,便又说:“所以,将琴音调理好,就象征了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弹琴的道理就是君相要勤于政务。勤于政务就能发布正确的政令,处理好“四时”与政务的关系。这样,既重视关键事物,又重视其他各方面的配合,国家也就治理好了。”

齐威王听得入了迷,他把邹忌留在宫中,整天和他谈论治国安民的道理,一谈就是三个多月。三个月后,他拜邹忌做了相国。

在用人才问题上,齐威王与魏惠王有一段对话让人颇受启发。

公元前355年,齐威王与魏惠王在两国交界处一同打猎。魏惠王问齐威王:“大王有宝物吗?”。齐威王故意说:“没有”。

魏惠王得意地说:“象寡人这样的小国,还有一寸径长,能照亮十二辆车子的珠宝十枚呢,象齐国这样有一万辆战车的泱泱大国,难道真的没有宝物吗?”

齐威王自豪地说:“我们的宝物与你们的不同,你们以珠宝为宝,我们以人才为宝。我有一名叫檀子的大臣,我派他守卫南城,那么楚人就不敢进犯,周边有十二个诸侯国都来朝贡。

我有一名叫盼子的大臣,我派他镇守高塘,那么赵国人就不敢到东边的河里来打鱼。

我有叫黔夫的大臣,派他镇守徐州,燕国人深感畏惧,就在北门祭祖祈祷;赵国人就在西门祭祖祈祷,祈祷神明保佑他们。最后有七千多家归了齐国。

我有一名叫种首的大臣,让他负责社会治安,打击盗窃犯罪,盗贼闻风丧胆,社会治安和谐,路不拾遗。我还有很多这样的大臣,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光照千里,岂止是照亮十二辆车子啊!”

魏惠王听了齐威王的话,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自然是自叹不如,甚至有些无地自容了。

齐威王不光发现任用了淳于髡、邹忌、田忌、孙膑这样一代名臣名将,他还积极发展壮大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田齐桓公在齐都临淄稷门之外设立的战国时期齐国的最高学府。齐威王把人才视为国宝,充分认识到了养士而强,士多而霸对齐国的重要意义。

齐威王在稷下“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以待士人。各国贤士来去自由,并给予他们以优厚的待遇。

在政治上,“皆命曰列大夫,尊为上贵”;在经济上,享受大夫的俸禄;在学术上,齐威王采取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政策,使得各国名士络绎不绝地来到稷下学宫,稷下先生及各派的著名学者,在这里讲学、论道、授业、著书立说。

稷下学宫成为了战国时期文化教育的中心和百家争鸣的场所,这些都为齐国的争雄提供了人才基础和思想智力支持。

齐威王幡然回头以后,他听从邹忌的建议,从整顿吏治入手,逐渐打开了局面,齐国逐渐呈现出一派正气,国家逐步恢复了昌盛的局面。

但威王知道,由于自己当时荒废了吏治,无论朝廷还是地方上,仍有一些邪佞官员占据着要位,残害着人民,损害着国家,必须出实招,对吏治队伍进行整顿。

这时,有两个人在朝廷上下颇受人们关注,这就是即墨大夫和阿城大夫。即墨大夫治理即墨,由于工作勤勉,不喜欢阿谀奉承,所以有一些人天天在威王面前说他的坏话,久而久之,威王对即墨大夫的印象很差。

而阿城大夫治理阿城,不问政务,政绩平平,田野荒芜,百姓贫苦,却总有一些人在威王面前说他的好话,威王对他的印象反而不错。

开始威王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在邹忌的建议下,威王开展了调查,才恍然大悟,原来情形却是恰恰相反:即墨地区的百姓生活富足,政务秩序井井有条,即墨大夫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望,而阿城大夫只是用财务贿赂了威王左右的人,天天为他说好话,图谋不轨。一切都清楚了。

这一天,齐威王召集全国七十二邑城大夫到都城临淄开大会,先用油锅蒸了荒于政事、投机钻营、贿赂朝中官员为他说好话的阿城大夫和十多个贪赃枉法的朝中权贵,同时又褒奖了忠厚正直、勤于政务的即墨大夫,加封万户。

从此,齐国上下,吏治肃然,无论朝廷百官,还是地方官吏,都以阿大夫为前车之鉴,以即墨大夫为榜样,勤勤恳恳,忠于国事。于是齐国很快走向大治。

诸侯们听到这个故事后,觉得齐威王不简单,二十年不敢对其用兵。

回头是金,是可贵的。发出的箭很难收住。齐威王在整顿吏治的同时,加大了农业、工商业制度和军事改革的力度,不断积累着富民强国的力量。

在农业制度的改革方面,他实行了“均地分力”的土地使用制度,保护农业劳动力,由国家向农民借贷粮食、种子、提供生产工具,使他们免于高利贷的盘剥,按土地质量收税,使得生产与收入更加合理,奖勤罚懒,对于勤劳耕作者,给予两束肉、一石酒的奖赏。对于游手好闲、不肯劳作的人给予惩罚。保证农时,国家不在农忙季节从事建设和征战,保障粮食管理。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在工商制度改革方面,他主张在税收上给予商人一定的优惠,实行“关市几而不征,质律禁止而不偏”的政策,创造良好的交易场所,整修道路,整理市肆居所。他还主张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扩大齐国的对外开放与财贷流通,道道聚天下之财的目的。

齐威王在军事改革上,很注重军事理论的建树,将古《司马兵法》和司马穰苴兵法合二为一,撰写成《司马穰苴兵法》,来指导齐国的军事建设。又对军队进行了大力整顿。通过改善军队装备,选派得力将领,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其国军队的战斗力。他任用孙膑,虚心向孙膑学习军事战略与战术,充分发挥孙膑的军事才能,使齐国军队逐渐成长为一支无坚不摧的威武之师。

就在齐国整顿吏治、加强改革、不断崛起的时候,那个同齐威王比国宝的魏惠王实力也在不断壮大,争霸的战役打响了。

公元前354年,当赵国攻打卫国时,魏惠王便派庞涓一举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国连忙向齐国求救。公元前353年,齐威王便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攻魏救赵,孙膑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战略战术,围魏救赵,当庞涓回兵救援时,于半路桂陵设伏兵以攻之。战争结束,魏兵一败涂地,大将庞涓当了俘虏。

桂陵之败,魏惠王并不甘心,于公元前352年,调韩国军队,一举打败了齐、宋、卫联军,迫使齐向魏求和并放回庞涓。

马陵山位于山东郯城县东十公里,南北走向,地势险要,绵延六十余公里,因状如奔马而得名。这里绿树参天,沟壑纵横,马陵之战发生在这样的地方一点儿也不过分。

当时,齐魏两国一胜一败,更加激起了两国争霸的欲望,也都把对方确定为打击对象。魏先出兵攻赵,迫赵订盟,共同攻齐,又扬言攻秦,秦用商秧之计,诱魏称王,长其骄气。果然公元前344年,魏召集宋、鲁、秦等国会盟逢泽,尊魏为王。

齐威王先在齐国南境泰沂山上修筑千里长城,以解后顾之忧。又交好秦楚,做好外交准备。这时的魏国也认识到齐国强大,不好取胜,便向齐的盟国中的弱国开刀。

于是魏国在公元前341年,联合赵国,出兵攻打齐的盟国韩国,魏、赵联兵一举攻下韩国的梁、赫二城。韩国危急,火速向齐求救。齐威王又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救韩攻魏。

孙膑采取“避而骄之、引而劳之”的策略,因势利导,减灶示弱,诱使魏军在马陵的险要地带设伏,一举歼灭庞涓的部队,并把庞涓射杀于一棵大树下。

马陵之战,齐军大获全胜,齐魏强弱已明。魏惠王深感大势已去,因而一蹶不振。齐威王感到齐国威势已成,自己取代魏国成霸主巳成定局。

于是,他于第二年联合宋国猛攻魏国。秦、赵两国也马上翻脸倒戈,分别从西面和北面攻打魏国。魏国只能求和,尊齐国为盟主,魏国对齐国称臣纳贡。

魏惠王便在公元前334年,亲自抱着礼品,低着头,来到齐国的徐州,与齐威王会盟,并在这次盟会上,尊齐威王为王。这就有了历史上的“徐州相王”。

公元前320年,齐威王与世长辞。葬于临淄东南隅齐陵街道办事处境内的牛山东麓。东西并列,一基四墓的最西边就是齐威王的古墓。远远望去,四座古墓巍峨高大,被人们成为“东方金字塔”。人们在称为“东方金字塔”的时候,也许首先想到的是齐威王。

浪子回头金不换,帝王回头也许意义就更宏大、更深远,齐威王猛回头,用人才、抓改革,成就了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冠”的美誉,齐威王也被人们尊为知错能改、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贤明之君。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