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UCL、UCLA、港大全奖offer!她说躺平的学习不可能收获好结果

瑞说课程 2024-06-26 14:54:58

建校4年,爱莎科学城在今年迎来了第二届毕业生。

22名毕业生,总计收获了195份大学录取通知书。其中:

超60%的学生获得QS前20院校录取。

近90%的学生获得QS前40院校录取。

美国方向,20%获得美本前30录取,40%获得美本前40录取。

英国方向,40%获得G5院校录取,50%获得全球前30录取,100%获得全球前50录取。

中国方向,80%获得香港大学录取,100%获得香港前5录取,清北复收入囊中。

加拿大方向,100%获得加拿大前3录取。

澳洲方向,100%获得澳八大录取。

艺术院校方向,100%获得全球艺术前5录取。

详细录取数据如下。

数据很华丽,美本前30,英国G5,港前三,加拿大前三,澳八大,艺术前5,可谓雨露均沾。

葛瑞觉得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在不掐尖的情况下,爱莎的平均录取率,非常亮眼。

近90%的学生获得全球前40院校录取,已经比肩广东第一梯队国际高中的平均录取率。

▲全校师生为毕业班欢呼庆祝

爱莎给人的感觉似乎很佛系,但当它的升学成绩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又不得不重新调整对它的印象。

数据是冰冷的,人是有温度的。

在这些冰冷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学生、与一群辛勤付出的的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如果你跟他们聊上几句,就会发现,优秀的人各有各的闪光点,但一所好的IB学校在培养世界公民的过程中总是惊人的相似。

前几天,葛瑞采访了爱莎科学城G12毕业生Jill。

▲右二为Jill

Jill在今年的升学中拿到了UCL、UCLA、多大、港大、爱丁堡的offer,这在顶尖大学申请日趋激烈的当下,尤为可贵。

在爱莎学习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什么是我经历的ISASC全人教育?

4年的爱莎IB学习经历,如何赋能我的升学?

痛并快乐着的大学申请历程...

通过Jill,或将打破你对爱莎国际学校以及爱莎学生的一贯看法。

在爱莎学习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Jill对自己的介绍很简单,2024届毕业生,17岁,除了学习,平时也会跳跳舞,看点文学和专业书籍,写剧写影评丰富课余生活。

作为爱莎科学城国际学校的创校生,Jill自9年级加入爱莎科学城,便在这里度过了4年的学习时光。

对她来说,在爱莎所带来的收获,不仅仅是名校offer,更是爱莎的IB全人教育所赋予她的改变。

和国内许多同学一样,Jill的初一和初二就读于体制内的学校。之前的教育模式下,Jill是一个喜欢听从指挥、服从安排的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所欠缺。

“很多人都认为国际学校学习都很轻松,学学英语,做做项目,好像就能轻松上名校。但实际上,国际学校的卷,在你看不到的那些地方。”

▲Jill与校长面对面深入探讨

Jill的成绩学科成绩很好,但是在进入爱莎之后,也感受到了一些压力。

首先是语言关,教材和授课基本都是全英,前期跟不上,让她差点对自己产生怀疑。

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大量阅读下,一个学期的时间,语言能力突飞猛进。在这个阶段养成的阅读习惯,也让自己后期的雅思考试和大学申请受益匪浅。

Jill说,自己有一段时间熬夜到晚上一两点搞学习,晚上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

还有就是IB学科的复杂性。

“刚上9年级,就要做很多项目,个人项目、社区项目,需要很多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当然你什么科目都可以去探索。”

Jill表示,在爱莎的MYP学习,培养了她很多方面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组织、沟通、领导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等等,这些能力都给未来的DP以及大学申请做好了准备。

爱莎的各个方面都做的很好,学科设置、资源、人文关怀、校园环境以及升学等方面...

在Jill看来,进入爱莎就像是提前进入了一个小型的大学。

因为在这里,你有很多的尝试机会,可以探索很多的学科,可以去挖掘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可以创办社团。

爱莎科学城的4年,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同时个人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Jill在十年级的IB MYP个人成果展上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

“我知道IB很难,但我喜欢新的事物,也喜欢挑战。爱莎当初还是一所新学校,我知道肯定会有一些小插曲,但回过头来看,在不完美的环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把不利的一面转化成资源变成有利的一面,这些都让我成长为IB所倡导的problem solver(解决问题的人)!如果再给我选择一次,我依然会选择当爱莎的创校生。”

“还有一点,很多人都说爱莎很佛系,但实际上我看到的同学们并不佛,他们都有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在最终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大学和专业。”

什么是我经历的ISASC全人教育?

“在爱莎的学习经历,不仅让我有机会探索感兴趣的领域,也让我习惯于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生活、学习以及项目中的方方面面,不断更新和提升。”

很多人将全人教育聚焦在在学术、艺术、体育、社会服务这些全方面的发展。

但在Jill看来,对,但不全对。

“更重要的不止是我们的举措、行动,而是引领我们做出这些举动的想法和思维。这些就包括国际视野、批判性思维、自我管理能力、社交能力、resilience(复原力)、包容性等等。”

爱莎科学城的氛围非常包容,Jill说,这里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自然拥有不同的文化和成长背景,所以也就很乐于接受理解不同的想法,这种包容性的环境对个人自信心培养、展示、产出都有很大帮助。

其次,学校也经常举办各种大小型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认知,这些活动包括世界语言周,SDG活动周等。

▲世界语言周

“在活动中,我们往往会对全世界的文化有更深刻的认知,也会感觉了解世界所面临的问题和所拥有的让世界变得更好的目标,这些活动让我们随时都与大环境connect(连接),视野也更加宽广,在这个追求标准答案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拥有更多的perspectives(看待事物的视角)和自主想法,有批判性的和我们所接触的信息打交道。”

Jill提到自己9年级成长非常快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她在这一年做了很多项目,包括个人项目和社区项目。

在做项目的过程中,Jill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比如做学生压力调查这个课题,就遭遇了前期的沟通不顺,中期的宣传薄弱。

不过,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为她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Jill说自己本身是一个比较焦虑的人,前期不明确大家是否对这个研究感兴趣,导致迟迟没有行动。

在这个时期,爱莎老师给予了耐心引导,给了Jill很多灵感,后来做问卷调查,发现大家对这个研究题目都非常关心和支持,也很想知道这个项目的结论。

确定了课题,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搜集的样本不够。

于是跟老师和同学讨论,发动同学力量和校园资源,在学校内的很多地方,比如中学部的楼道内,摆放了很多相关的宣传资料,同时引导同学们填写问卷。

▲在老师和同学帮助下,Jill的课题调查进展顺利

不管提供帮助的同学,还是受访的同学,在整个过程中参与度都非常高,也很积极。

“为了一个这样一个课题,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给予支持的氛围,是我从来没有体验过的,真的超赞!”Jill回想起当时做这个课题的整个过程感叹道。

在这整个的过程中,其实就相当于脱离了课本,期间需要的能力就包括领导、组织、沟通、合作、抗压、同理心等等。

这些能力,让他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上,都能更好的与信息打交道,从而产生自己独到的看法,更好的做出决定,更有信心去应对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事情。

我想,这就是IB全人教育的核心所在吧。

4年的爱莎IB学习经历,如何赋能我的升学?

“有耕耘才有收获,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躺平的学习不可能收获好结果。”

在DP阶段,Jill选的课题包括:

评论尼日利亚糖税

评论俄罗斯通货膨胀及应对措施

评论中国取消对澳大利亚大麦的反倾销关税及其后果

从数学角度探讨美国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这些选题看上去很难,实际上也并不简单,已经相当于中国本科的毕业论文水平。

大概对于很多学生,仅仅一个选题,就足够头疼了。

但对Jill来说,这是IB的独特魅力体现。

“我喜欢挑战,首先是自己喜欢,再结合自己的优势,我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在上面,学起来自然就很轻松,感兴趣,理解起来也更快。”

这也是Jill对学弟学妹的建议,要根据自己的强项、兴趣爱好,以及自己未来大学的申请去规划。

不拖延、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下去,肯定可以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从定校、定专业、整理活动素材、填申请表、写文书、跟进邮件、等offer...Jill每一步走得并不轻松。

以Jill参与的一个课外活动约翰·洛克论文竞赛举例。

约翰·洛克(John Locke)作文竞赛是一个为学生提供展示批判性思维和写作技能的平台。

该竞赛以英国启蒙时代的哲学家约翰·洛克命名,旨在鼓励参赛者探索和讨论现代社会、政治、道德等各方面的议题。通过参与该竞赛,学生有机会在探究深刻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清晰的观点并展现出卓越的写作技巧。

Jill在这个活动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和阅读,因为自己探究得够多,才会文思泉涌。

▲Jill为准备约翰·洛克竞赛读过的所有文献

约翰·洛克竞赛活动的选题灵感,则是来源于一场志愿者活动。

初一初二,Jill还在深圳念书的时候,曾响应政府号召参与环卫志愿者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她看到很多辛苦的城市一线工作人员,由此产生思考:为什么他们经历了磨难但还是无法过上优质的生活?

Jill对于活动竞赛的理解,也很独到。

她认为,做活动并不是一味的为了申请学校,如果对申请的大学没帮助就不做了吗?不是的,是自己对这个项目感兴趣,想要深入的了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原因,看看自己能不能给到帮助和支持,有没有办法去改变,或者未来自己成长为有足够影响力的人的时候,去发动更多有影响力的人。

就Jill自己在爱莎的IB学习经历来说,每次大大小小的project(项目),field trip(户外探究),individual research(个人研究)...都让她更加认识自己,实现成长。这些帮助,也都成为她申学赋能的养料。

痛并快乐着的大学申请过程...

“我认为最重要的部分,还是写文书的阶段。它重要就重要在,你需要让大学通过有限的文字,感受到你的人物画像、品质和竞争力,感受到你的value(价值)和大学是match(匹配)的,你就是他们要找的人。”

而想要达成这样的效果,就要不断地反思,从而寻找最合适的素材。

文书需要不断打磨,并不是一稿即定的简单过程。所以文书并不只是单纯的写,它也需要你深度的思考,寻找素材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的展现自己。

写文书的过程,对Jill来说是既痛苦,又享受。

第一个痛苦的地方,多。

因为Jill申请的学校非常多样化,同时申请美、英、加、港,必不可少需要写大量的文书,并且每一个文书都要经过细致的打磨,整个战线拖得很长。

其次,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文书同样如此。

Jill写文书的过程很曲折,因为要展现独立人格,开始肯定会碰壁。

即便对于Jill这个小小完美主义的女孩,第一版的文书,也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了四分之三。

一遍一遍打磨、修改,是非常痛苦的过程,因为修改即意味着推翻重建。

但同时,Jill在这个过程中也成长很多。

“这是一个反思自己的经历,对我的改变很大,成长也很快。文书写到后面,修改的地方也越来越少,因为打磨后呈现出来的,一定是精华。”

在这个过程中,爱莎的升学指导老师给予了Jill很多帮助。

▲爱莎科学城升学指导老师Meg Chen

“和他们的每次沟通都能让我反思每次活动的收获,获得的启示,这些都为我的文书提供了素材。她们也一步步的教我,引导我如何产出漂亮的文书,给我继续修改的建议。她们还推荐我去参加一些更能增加我竞争力的活动,也给了很多面试的建议、思路。不管是从能力还是思维深度,都让我有很大的提升。”

Jill说,文书素材来源很多,活动竞赛、学术兴趣、爱好、人生重要事迹等等,刚开始没察觉到的经历,后来可能会变成你很好的文书素材,要多反思。

一步一步的小努力,演变成最后的大结果,收获offer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

0 阅读:7

瑞说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