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巴黎奥组委道歉了,也依然叫不醒法黑和法吹

姬鹏 2024-07-29 01:32:45

关于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争议仍在继续。坦白讲,只要是出于全球理解和世界融合,其实有点争议也不是什么坏事。然而吊诡的是,在争议之外,法黑和法吹吵起来了,并且最终把开幕式的节目引向对宗教的冒犯,以至于巴黎奥组委都坐不住了,先是把开幕式视频从官方账号删除,紧接着又正式道歉。

当然主要原因是:一个节目里,多名演员在桌前分别摆出不同造型,画风被认为和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高度相似。此外,开幕式上还有一个“白马骑士”的形象,也被认为影射了《圣经》中的“天启四骑士”。

对此,巴黎奥组委发言人虽然强调这些节目并没有故意冒犯任何宗教或者团体的意图。但是仔细比照画风,确实有点像,这个没什么好说的。要知道,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耶稣与十二个门徒共进晚餐时,说出“你们其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以后,众门徒作出各种不同神情,画面中的人物有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

换句话说,从宗教历史和宗教文化上讲,这是基督教的晦暗一面,而从文艺复兴的角度上讲,却是人类正视自身的一次自我救赎。而这或许也是《最后的晚餐》之所以成为世界名画的原因之一,达芬奇之所以被称之为世界大师的原因之一。

之所以强调这些,倒不是说巴黎奥组委道错歉了,而是说巴黎奥组委道歉,跟法黑和法吹谁对谁错没有任何关系。作为巴黎奥组委来讲,办会自然要考虑到是否周全的问题,也就是说,可以做不到十全十美,但是政治上、宗教上最好不搞事情,这是起码的办会前置要求。

因为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这句话虽然是强调“体育运动的可能性”,可是谁都清楚,奥运会何尝不是一场基于“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存在的“世界大同的可能性”的试验场。甚至往小了说,它更像是一种国与国、洲与洲交流的缓冲带,总之它的存在绝非只是体育运动交流这点意义。

就此再去细品巴黎奥组委发言人强调这些节目并没有故意冒犯任何宗教或者团体的意图,大概就能理解巴黎奥组委为何要背下这口锅,毕竟为了接下来会能继续办下去,软话还是要说的,不然被“上纲上线”,持续上强度,很容易走向某种失控,到时候很可能就不只是道歉的问题,个别国家直接拒赛也是有可能出现的。

之所以强调这些是想说,巴黎奥组委道歉是出于大局考量。但这并不等于说,法黑和法吹醒悟了,可以好好对话了。因为法黑和法吹所批判的和所支持的,跟巴黎奥组委所道歉的压根儿就不是一回事儿。

平心而论,作为一场奥运会的开幕式,站在不同的维度考量,总会出现一些争议。就比如当年北京的奥运会,从国人的审美来看,肯定是自豪的、恢弘的,并且觉得很有面子。但是回到不同的审美上,也有说拼人头、玩暴力美学的。也就是说,不管怎么整创意,总有人觉得不喜欢或者不上头。

这正常吗?当然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别说是不同国家里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就是同一个国家有着大致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也依然会有不同的看法。而这种情况下,要想走向“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自然只能靠理解和求同存异。否则道再多歉,都只会走向非黑即白的是非境地。

就比如法吹说,法国奥运会开幕式体现出的是松弛感、冒犯的艺术、法国人的文化自信、包容,这些对吗?一定程度上也是没问题的,但是回到一场盛会的开幕式上,该收敛还是要收敛的。因为有些松弛感、冒犯的艺术,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这是个现实问题,更是个敏感问题。

同样的,作为法黑来讲,可以客观地说法国的奥运会开幕式有问题、不好看,但是没必要全盘否定。因为作为巴黎奥组委来讲,自然也是把法国最好的一面或多面拿出来展示给全世界看,所以真没必要一黑俱黑,说起啥来都是不好的。

尤其是在巴黎奥组委道歉后,更不能觉得这届奥运会彻底黑了。而是要站在一个个体的角度去想一想,如何去享受奥运会才更为重要。说到底,只有摒弃攀比谁好谁坏,放下谁赢谁输的执念,才可能更容易走向“世界大同的可能性”。

要不然,成天为哪国的奥运会开幕式更好纠结,为哪国的奥运会金牌数更多烦恼,最终只会让“体育运动的可能性”失去可能,让“世界大同的可能性”彻底无望。所以,别以为巴黎奥组委道歉了,法黑和法吹就不吵了、就觉醒了。事实上,他(她)们摇身一变,可以黑任何事、任何人,也可以吹任何事、任何人,而黑法和吹法只不过是偏激实践里最寻常不过的一次抬杠。也就是说,巴黎奥组委才叫不醒他(她)们呢?各位睡得可死了。

0 阅读:6

姬鹏

简介:书生之见,看事件背后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