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不死是为贼,作为圣人的孔夫子为何要骂老人?其实这是个误解

长风文 2024-06-11 08:16:00

在孔孟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一直教育我们要尊老爱老护老。

毕竟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你我都有变老的那一刻,敬老爱老何尝不是在敬爱未来的自己。

可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些“坏老头”在倚老卖老,败坏社会风气的现象发生,每当看到这种时候时,不少人又会感叹一句“老而不死是为贼”。

要问这句“脏话”是谁说的,说出来你可能不会相信,最早就是出自孔圣人之口。

儒家创始人孔子不是一直宣导长幼有序,强调道德伦理、提倡百善孝为先的仁爱思想吗?他又怎么会突然爆粗口,发表这般对老人极度不友好的言论呢?

难道是有些老头糟糕透了,就连孔子都看不下了,才感慨的说出这句千古流传的话?

诶!还真不是。

大家还真是误会了孔夫子,“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是他说的不错,但他却没有丝毫针对老人的意思,他针对是一个原壤的人。

原壤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与孔子从小就相识,并且成为了朋友,而且是很好的朋友。

可这两人虽说是朋友,却有很大区别。孔子学识渊博,从小为人处事皆讲仁义道德,恪守礼制。而原壤却是个从小不重礼仪,洒脱不羁、随心而活之人。

两人一个是天天向上老师家长眼中的三好学生,一个则是调皮捣蛋别人眼中不懂事的后排差生。

处世风格完全不同的两人却能玩到一块去,而且还玩的特好。

有次原壤的母亲去世举办丧礼,作为朋友,孔子特意前去追悼,甚至还亲手帮原壤整理棺材等事。

可大家看作为儿子的原壤在干嘛呢?他丝毫没有表现出失去亲人的痛苦,而且还说好久没唱歌了,这会要高歌一曲。

于是原壤爬上了母亲的棺木在那唱歌:“这木头的纹理真斑斓呀!看上去就像那狸猫斑斓的花纹;这木头真光滑呀!摸上去就像女子的手那样滑润。”

或许他深谙道家思想吧!庄周的妻子死了,在葬礼上庄子也是这种表现,敲锣打鼓的在唱歌。

可原壤这一顿操作,给旁边人整不会了。孔子也只能假装没有听见,整理完棺木后就走向一边,任原壤在那引吭高歌。

有弟子向孔子反映,原壤这人做人做事如此不合礼法,老师你怎么不阻止他,而且还能和他交朋友,去帮他料理丧事。

孔子回答说,就算不是朋友碰到这种事我们也有尽一份心意道理,更何况他是我的老相识。

再说了原壤虽然是丧礼上唱歌,可他平时的所作所为并不是那种忘记母亲之人,我不能因这件事就跟他断绝朋友关系。

他怎么做是他的事,我做好自己就行,孔子这点还是看的很通透。

又过去了数年,孔子和原壤也老了。

有次孔子原壤家中拜访,为人随便、行事不羁的原壤,不仅没有依照礼仪来迎接孔子,甚至还以不拘礼节的“夷俟”坐姿接待他。

“夷俟”[yí sì],具体是什么样的姿势,就是把两条腿张开,两膝微曲形状像簸箕般坐着。

这种坐法其实我们现在很常见,有时候累的不行了瘫在地上草坪上,都是这样的坐法。

但搁古代很长一段时间,箕踞这样的坐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不雅以及极为不礼貌姿态。

《礼记·曲礼上》明确说要“坐无箕”,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坐时要像样。正确的坐法是双膝着地,臀部坐在双脚上席地而坐。

古人的服饰可不像电视剧里那般飘逸好看,很多时候下身只穿“胫衣”。这种服饰就只有裤管没有裤裆的,有点类似现在的开裆裤。

大家想象一下,穿开裆裤再两腿张开夷俟而坐的场面,是有多么的不雅。

原壤在孔子上门之后就是这般坐法,这让素来讲究礼仪的孔子瞬间就不高兴了,很生气的说出了“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

只不过全句是“幼而不孙(逊)弟(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大致的意思就是在数落原壤,说他年轻的时候不讲理数,不知道爱护兄弟,长大了还是不懂规矩,一点长进都没有,就这样活还一大把年纪还不去死,真是个祸害。

孔子越说越生气,最后还拿起自己的手杖去敲原壤的小腿,希望对方能够好好坐。

原壤肯定不会听呀,孔子摊到这样一个朋友,也很无奈。

你看“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是孔子对好友原壤说的,是属于好朋友间的玩笑话,并不是在对老年人爆粗口。

只不过断章取义一直是国人擅长做的事,慢慢的这句话就被摘了出来,这才形成了如今极具有攻击性的一句古话。

0 阅读:51

长风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