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三到故宫而不入内,逝世后拒葬八宝山,原因令人动容

传说中的铲史官 2024-07-16 14:54:09

毛主席在生前的时候,曾三过故宫而不入,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毛主席没有选择环境更好的故宫作为办公地点呢?在晚年时期,毛主席还多次透露拒绝葬入八宝山的想法,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点个赞,我来给您讲讲这其中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一众主要领导都进入了北京工作,毛主席更是直接搬到了中南海里,以便于处理国家事务,据警卫回忆,当时中南海有三盏灯一年到头都不会熄灭,这三盏灯分别来自毛主席、周总理、与杨尚昆的办公室,他们三人为了能够更好的处理国事,废寝忘食都已经成了常态。但随着中南海成为了毛主席的办公地点,人民心中也产生了一个疑惑,故宫的环境也很好,为什么毛主席不将故宫作为办公地点呢?不仅如此,毛主席在1954年曾经三次造访紫禁城,但却都没有进入故宫,这是为什么呢?

青年时期的毛主席一直在四处求学,所以居所也都随着学习环境而不停变化,直到与杨开慧成婚以后,毛主席才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他与杨开慧居住在湖南长沙的一处安谧地界,门前有一条小河,毛主席经常会叫干部们一起到河边开会,每当这个时候,杨开慧都会在一旁记录会议内容,等结束后,给毛主席用作参考,生活也算惬意。但后来因为工作变动,毛主席只好离开了这里,又一次开始了四处奔波的生活,秋收起义之后,毛主席与朱德等人会师井冈山,随后又转战陕西、河北等多地作战。

在战争时期,毛主席的住所都比较简陋,尤其是延安时期,毛主席的住所只是一处窑洞,里面阴暗潮湿,条件十分艰苦,但毛主席本人却对这里十分满意,似乎这样的生活更能贴近生活,条件好了一点后,毛主席还多次阻止身边的工作人员翻修窑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毛主席定下了一个又一个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决策。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搬到了北京香山居住,但由于相距办公地点太远,周总理便劝说毛主席搬到中南海居住,最终毛主席也是采纳了周总理的意见。

之后,毛主席还曾搬到过菊香书屋和游泳池居住,而搬到菊香书屋的原因也很简单,并不像后人解读的那样复杂,仅仅是因为在菊香书屋的后院有一处耕地,与毛主席的老家很像,已到了菊香书屋就让毛主席觉得像是回了家一样,所以毛主席才搬到了菊香书屋,以缓思乡之情。但趁着一次毛主席外出的空当,工作人员将菊香书屋翻修了一遍,这让毛主席十分不满,他一直以来都秉承着节约、不浪费的精神,但工作人员却趁着自己不再打破了这一原则,为了表示抗议,毛主席随即搬出了菊香书屋,住到了游泳池旁的更衣室内,可见毛主席对于节约的品德看的有多重。

不光是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已经将人民摆在了首位上,自身利益他们完全不在乎,住所也是安排的越简单越好,杜绝了一切的铺张浪费。而故宫的奢华程度是远超其他地方的,在故宫居住或者是办公,在毛主席的心中与铺张浪费没什么两样,而且他早就已经将故宫看成了国家的财产、人民的财产,以毛主席外出喝茶都要付钱的性格,又怎么会做出挪用公用财产的事呢?所以才有了毛主席三过故宫而不入的故事。

而除了不入故宫以外,毛主席死后不入八宝山也成了不少人心中的一大谜团,众所周知,八宝山只埋忠骨,以毛主席所做出的贡献来说,死后若是进入八宝山公墓,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反对,而事实上,毛主席不入八宝山公墓也并非是有谁反对,而是毛主席自己的想法,他曾不止一次的说过,自己是一个无神论者,等自己死后,直接火化将骨灰洒在海里就好了,不要占用任何一片土地。1976年9月0日,毛主席与世长辞,永远的离开了他的人民。

在毛主席去世以后,毛主席的遗体该如何处理也成了干部们心中的一大难题,经过中央反复开会商讨后,最终大家决定要将毛主席的遗体保护起来,以供后人瞻仰,让后人都能够了解到毛主席的精神,当下了这个决定以后,中央立即派人找到了徐静,对毛主席的遗体做了紧急处理。由于国内并没有保存遗体完善的先例,所以对于徐静团队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能够能够完成中央的任务,徐静与团队经过了多番商讨,最终敲定了注射防腐的方案,这期间还出了一些事故,毛主席的遗体在注射完防腐剂后,竟然出现了肿胀,幸好不多久,这个肿胀就自然消失了,毛主席的遗体经过处理后,不仅达到了防腐的目的,还起到了美观处理遗体的作用。

但这还没结束,遗体防腐处理是完成了,那装放毛主席遗体的容器呢?这个容器的制作难度也很高,既要美观透明,还要达到抗震抗压的作用,因为在毛主席去世之前,唐山就曾爆发过一场大地震,周围城市受到的余震波及非常大,所以这个容器的制作也不是易事,608光学实验室经过了一年的反复实验,最终才做出了一副达标的水晶棺,毛主席的遗体这才算处理完毕,在毛主席去世一周年的当天,毛主席纪念馆也正式宣布对外开放,不少人民自发的涌入了纪念馆,瞻仰毛主席的遗容,了解伟人的一生。无论是毛主席三过故宫而不入还是死后不入八宝山,毛主席都是为了人民所考虑,想要节约资源,这是毛主席生前就时常强调的。看完之后,您有什么说法呢?

1 阅读:82

传说中的铲史官

简介: 一个不正经的正经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