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立下大功但因刚直而遭迫害,劝降李希烈时被害

史海撷英 2024-08-23 09:45:10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苦学书法成为一代书法家,在安史之乱中抗敌有功,“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玄宗始闻乱,叹曰:‘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及平至,帝大喜,谓左右曰:‘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为了争取援兵不惜将十岁的儿子当人质,“史思明围饶阳,遣游奕兵绝平原救军,真卿惧不敌,以书招贺兰进明,以河北招讨使让之。进明败于信都。会平卢将刘正臣以渔阳归,真卿欲坚其意,遣贾载越海遗军资十余万,以子颇为质。颇甫十岁,军中固请留之,不从。”又成一代名臣,但是,颜真卿的故事还没结束。

颜氏从13世祖颜含随晋元帝渡江侨居建康上元(今江苏江宁)始,历七世而为江左望族。至北齐,五世祖颜之推入周,举族徙居雍州万年。尔后,高祖颜思鲁因奉迎李渊入关,授秦王府记室。其子颜师古官至秘书监,擢为有唐新贵,遂移居京兆长安县(今陕西西安)敦化坊,到颜真卿这一辈,已经是第四代。

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举进士第。第二年,擢拔萃科,授校书郎。任职两年后,因母亡去职。到天宝元年(742年)秋天应“博学文词秀选科”,以甲等登科,依资授醴泉尉,秩满迁为长安县尉,改监察御史。其后,又历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使判官,再入御史台为侍御史。百余日后,迁为兵部员外郎,天宝十二载(753年)出任平原郡太守。两年后,因守城抵御安禄山之叛,名重朝野,有“颜平原”之称。

至肃宗朝,颜真卿初为刑部尚书,历同州、蒲州、饶州、升州四州刺史,入为刑部侍郎,上元元年(760年)谪守蓬州为长史。

颜真卿

代宗朝,颜真卿历户、吏两部侍郎,尚书右丞,官至刑部尚书。永泰二年(766年)遭受权相元载的排斥坐诽谤朝廷罪,出贬峡州别驾,未至任,改吉州别驾。大历三年(768年)起为抚州刺史,迁湖州刺史,至大历十二年(777年)八月再入为刑部尚书,除吏部尚书。

安史之乱平定,颜真卿勤王有功,自然获得升迁,一度做到刑部尚书和吏部尚书。但毕竟“谄谀易合,正直难亲”,由于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在朝廷中也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得罪了三任宰相:元载、杨炎和卢杞。

“杨炎当国,以直不容,换太子少师,然犹领使。及卢杞,益不喜,改太子太师,并使罢之,数遣人问方镇所便,将出之。真卿往见杞,辞曰:‘先中丞传首平原,面流血,吾不敢以衣拭,亲舌舐之,公忍不见容乎!’杞矍然下拜,而衔恨切骨。”

潼关失守,唐玄宗一行逃往巴蜀,标志着安禄山将唐王朝中央势力彻底击溃。

建中三年(782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联合淄青平卢节度使李纳、魏博节度使田悦、幽州节度使朱滔公然反叛,各自称王。朝廷派军平叛,连连失利。“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诏可,公卿皆失色。”

已经七十五岁的颜真卿心中自然比其他人更清楚这一点,但他依然选择忠于朝廷。在吩咐好遗骨归葬的后事之后,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面见李希烈的道路。“李勉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密表固留。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

李希烈

面见李希烈之时,颜真卿还没来得及宣诏招抚,李希烈的一千多个干儿子便拿着刀枪棍棒围住了颜真卿,不住谩骂威胁。颜真卿面不改色,视若无睹。

李希烈见这么多干儿子都无法吓住这个老头,方才装模作样地上前挡架,让一千多人退下,请颜真卿入住馆舍,之后又派人不断劝说颜真卿。“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以身捍,麾其众退,乃就馆。逼使上疏雪己,真卿不从。乃诈遣真卿兄子岘与从吏数辈继请,德宗不报。真卿每与诸子书,但戒严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

“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真卿见希烈曰:‘死生分矣,何多为!’”实际上,年逾古稀的颜真卿在囚牢中,早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遗嘱、墓志、祭文。“临以白刃视之。晏然。尝草遗表,及自为墓志、祭文,以置坐隅。”“希烈遣李元平说之,真卿叱曰:‘尔受国委任,不能致命,顾吾无兵戮汝,尚说我邪?’希烈大会其党,召真卿,使倡优斥侮朝廷。真卿怒曰:‘公,人臣,奈何如是?’拂衣去。希烈大惭。时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使者皆在坐,谓希烈曰:‘闻太师名德久矣,公欲建大号而太师至,求宰相孰先太师者?’真卿叱曰:‘若等闻颜常山否?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师,后虽被执,诟贼不绝于口。吾年且八十,官太师,吾守吾节,死而后已,岂受若等胁邪!’诸贼失色。”

李希烈后来决定登基称帝,为表示对颜真卿的敬重,派人去请教他关于登帝位的仪式,被颜真卿一句话就呛了回来:“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觐耳!”

卢杞其实一点都没料错:刚正不阿的颜真卿根本就不是能劝降的人,他去李希烈阵营中的宿命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李希烈‍

兴元元年(784年),李希烈的部队已经掌控不了局势,而这也意味着颜真卿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先曰:‘有敕’。真卿拜,奴曰:‘宜赐卿死。’真卿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真卿骂曰:‘乃逆贼耳,何敕耶!’遂缢杀之,年七十七。”

一年后,走投无路的李希烈被部将毒死,叛乱平定。颜真卿灵柩被恭迎回朝,当初的宰相卢杞早已被贬,客死他乡。当初同意颜真卿去劝降的唐德宗此时似乎大为悲伤,宣布废朝五日,追赠颜真卿为司徒,谥号“文忠”。“淮、蔡平,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赙布帛米粟加等。”

0 阅读:16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