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交通的辉煌历史—隋唐时期的交通(六)

曼寒聊历史 2023-08-12 06:38:00

文|史料不极

编辑|史料不极

文章字数约1800字

阅读时长约4min

隋、唐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辉煌灿烂的时期,隋代历时虽短,但它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上作出了特殊贡献;

唐代立国时间很长,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通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五代十国,战乱纷争,交通事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只是在维持原来局面,间或进行一些局部建设。

鉴真东渡其二

第四次东渡

一代名师在阿育王寺的消息传开后,各地来请讲学者络绎不绝。天宝三年(744年),鉴真在越州(绍兴)、杭州、湖州(江苏吴兴县)、宣州(安徽宣城)等地巡回传授戒律,暗地里则募集东渡经费。

其间,日僧荣睿、普照为求法师,历尽艰险,曾被官府逮捕关押过,亦曾重病卧床,但终无二志,鉴真深为感动,亦更坚定了他东渡弘法之心。

为避开官府耳目,他计划从福州下洋。于是,先期派弟子法进等到福州买船,“具办粮用”。自己则以巡回朝圣佛迹为由,拟南下福州。

但此事为其在扬州的弟子灵佑知道了。为徒不知师父心。灵祐不忍师父涉海登山,去冒“沧溟万里,死生莫测”之风险,竟报告官府,以阻止鉴真赴日。

江东道采访使得报,在温州下牒诸州,把鉴真追了回来。采访使并不真的为难鉴真,鉴真回扬州所过州县,官人依旧“参迎礼拜欢喜”,只是不许他去日本罢了。第四次东渡连船码头都没有到就完了。

第五次东渡

唐天宝七年(748年)春,日僧荣睿、普照又从安徽乘船到扬州崇福寺谒见鉴真,再议赴日事情。并立即措办船只和远航必需品。

六月二十七日,鉴真及弟子、水手等一行35人,至扬州三叉河口登舟启航,经历长江风浪的考验,出长江口,南驶越州界三塔山,停留一月,等候顺风,航至舟山群岛附近的暑风山,又停一月。

十月十六日,鉴真一行趁西南顺风扬帆东驶,一路又遇辛苦,“风色波峻,水黑如墨,沸浪一透,如上高山;怒涛再至,似入深谷”。

三日经“蛇海”,三日历“飞鱼海”,一日过“飞鸟海”既晕船,又缺淡水,吃不下,吐不出,随时有船毁人亡之险。鉴真和随行人员,真是尝尽千辛万苦,经历千险百难,“一生辛苦,何刷于此”。

就是这样,苍天也不保佑他们,船在海上漂流了14天,泊岸方知到了海南岛的最南端,被地方官迎进了大云寺。第五次东渡就这样失败了。

鉴真东渡真难,不是弟子告密,就是舟具损毁,无法成行,第五次竟被风吹到海南岛去了。

但他并未灰心,从振兴北上,经崖州(海南省文昌县、澄迈县)、雷州(广东省雷州半岛)、辩州(广东化县)、象州(广西省像州县)、白州(广西博白县)、桂州(广西桂林)、梧州(广西苍梧县)、广州、韶州(广东韶关)、吉州(江西省吉安)、江州(江西九江)、江宁(江苏省江宁县),回到了扬州。

在韶州时,鉴真因积劳成疾,不幸双目失明。他曾执普照僧的手说:“为传戒律,发愿过海,遂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和普照分了手。至度州(江西赣县)开元寺,又失爱徒祥彦。真是可叹!

唐天宝十二年(753年),日本第十次遣唐使团大使、副使和在唐朝当官的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等,在回国前到扬州延光寺拜见鉴真,探询赴日传教弘法之意向。

鉴真这时已66岁高龄了,而且双目失明,但他东渡日本之志未改,为了遂其本愿,为了弘扬佛法,为了中日间的友谊,为了感谢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对他的信赖,毅然答应了日方的邀请。

十月十九日,鉴真离开扬州,踏上了第六次东征的历程。十一月十六日,从长江口的黄泗浦驶向日本。

途中虽饱经磨难,终于到达日本鹿儿岛秋目浦,正式进入了日本的领土,完遂了他20年的心愿。

而乘坐第一号船的遣唐大使和阿倍仲麻吕等,却被漂流到越南,以后虽然绕道到了长安,却再也没有回到日本本土。

唐天宝十二年(754年)二月四日,鉴真一行踏上日本国土40多天以后,经过太宰府、大阪而到达了当时日本的首都奈良,受到举国上下的盛大欢迎。鉴真亦不负众望,按照扬州大明寺的格局,在奈良建立了著名的唐招提寺。

他孜孜不倦地授戒讲经,弘法布道,开创了日本的律宗。同时,他还广泛地传“播唐朝文明,诸如建筑学、医药、文学、书法、印刷术、手工技艺等,为增进中日两国的睦邻友好贡献了最后的力量。

10年后,即763年,鉴真寂化,埋骨于他历尽艰险而终于到达并且播下了友好种子的日本国。但他开创的事业仍在继续着。

日本学者给予鉴真以极高的评价,如安藤更生说,鉴真是个站在奈良文化最高峰的人,同时也是替以后平安文化开道的人。这一评价是适宜的。

鉴真大师尽历艰险,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文明,是十分伟大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0 阅读:29

曼寒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