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上天入地”、苗木“上山种植”,广西桉树太空育种会成功吗

森林驴 2024-06-10 10:49:11

5月底,广西东门林场将培育的第一批2000株太空种子苗,精心种植到林地,率先在国内区内建立了首批桉树太空育种试验林。

广西桉树太空育种时间轴:

2023年5月30日,广西选送28600粒桉树种子跟随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

2023年10月31日,结束为期5个月的太空飞行任务并成功着陆;

2023年12月21日,东门林场启动广西桉树太空种子繁育试验。

如今,成功将这些“天选之种”种植到了林地之上,标志着广西桉树太空育种进入新的阶段。

桉树引种到广西已有100多年历史,是从国外引种最成功的树种。

桉树适应性强、材质优良、用途广泛、效益显著,与广西种植的其它树种相比生长速度更快、木材产量更高,且碳汇量大。经过100多年的驯化、选育、改良,已成为广西发展速度最快、本土化最好的外来速生丰产用材林树种。

经过N多年的努力,广西共选育出桉树良种52个,每亩年均蓄积生长量达到2.0-3.2立方米,比普通品种增产70%-80%,广泛种植于我国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区,并落地于越南、老挝、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累计推广造林面积超过1亿亩,良种使用率更是高达100%。

但由于一些地方忽视桉树的科学经营,出现种植布局不当、品系过于单一、连片纯林过大、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不注意水土保持、施放化肥农药过多、轮伐周期过短、病虫害危害严重等问题,导致社会对桉树产生误解和担忧,影响了桉树的可持续发展。

“先天不足”,更要“后天努力”。品种之“变”,是广西桉树发展的必然,也是保障木材安全的必然。

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

种子是林业的“芯片”,是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国有东门林场等单位一直致力于桉树的育种研究,通过杂交育种技术,成功选育出东门桉树“DH”系列良种,并成功推广在全区和周边省份乃至东南亚国家种植。

种子跟随航天器到太空遨游,回来就能变成优良的“太空种子”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此次,广西桉树种子材料被列入空间搭载实验,共计34份,其中广西国有东门林场选送巨桉、尾叶桉、杂交桉种子25份,广西林科院选送尾叶桉、巨桉、斑皮柠檬桉种子9份。

种子材料搭乘神舟十六号飞进太空,利用太空强辐射、高真空、弱磁场、微重力等物理条件,诱发种子变异,为创制桉树新种质提供更多的选育材料,将进一步丰富桉树特异性种质资源,加快高产、优质、强抗逆桉树新品种选育进程,助力广西种业振兴行动和现代林业种业发展。

但是,上天只是走完“万里长征一小步”,最繁重和最重要的工作是后续在地面完成的。

首批试验林建成后,东门林场将持续跟踪试验林生长情况,观察诱变后代的性状变异,发掘变异性状特性,筛选优良单株进行利用。

突变筛选就像海选演员一样,海选几率虽然不是很高,但有更高的机率、更多的可能性,如果能筛选到一些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突变基因,就有可能带来育种工作的重大突破。

很多人对这些优良品种的选育并不“感冒”,认为一切都好像那么稀疏平常,殊不知这些良种的确来之不易,倾注了科研人员的大量心血。

林木品种选育要经过筛选、淘汰、试种、审定,将诱变优良的基因在常规种植中稳定遗传,每一个环节都要过关,最终才能获得具有优质、高产、强抗逆性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这一过程中条件之艰苦,攻关之困难、时间之漫长,非外界所能想象的。比如,桉树并不像农作物那样一年收获一季到几季。即便再速生,一代最快也得五、六年,而性状稳定则要经过两三代、甚至更多代,才能见到成果。

没有持之以恒奉献的精神,就没有今天桉树巨大的成就。广西桉树研究之所以在多个领域处于国内顶尖水平,甚至世界领先水平,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

也正是这些我们平常看不到或者听不见的,才会造就今天桉树取得的巨大成就。

至于广西桉树太空育种能否获得成功,就如那一句非常励志的话——

“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天意!”

图片来源:广西东门林场官网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