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过程,从肺部多发结节到晚期肺癌,她的肺结节半年超过了20mm

代天康康 2024-05-24 06:18:07

严女士63岁,2022年的9月份因为不小心磕到了去医院做检查,当时的胸部CT报告单中就提示肺部有多个结节,但因为那些结节都不是很大,边缘也还清晰,所以负责做检查的医生也没多重视,只提醒了一下严女士要记得复查就没说什么了。

虽然那时候严女士的左后背就有胀痛感了,还出现过痰中带血的症状,但是因为严女士患有支气管扩张多年,她以为这些都是肺部感染的症状,习以为常了就没有产生警惕,没有认真的找医生看诊。

过了半年,到2023年的3月份,严女士去医院做CT复查,结果发现与半年前相比,她肺部结节的大小和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左肺最大的结节已经超过了20mm。这次医生很严肃地告诉严女士情况不好,建议她马上去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严女士被医生说得心慌,但她又条件反射般否认着可能是肺癌的猜想。严女士觉得她这样一个常年生活在无烟环境中的人,不可能会得肺癌,她的父亲抽了一辈子的烟,直到到七十多岁离世之际都没有得肺癌,作为他的女儿,怎么可能会得肺癌呢?

怀着这样的心理,严女士仍旧没有在第一时间到大医院检查,而是找到了她的一个朋友询问情况。严女士朋友的孩子也曾经检查出许多肺部结节,也被当地医生告知情况不乐观,但最后却只是肺部炎症,服用消炎药就消除了。

严女士认为自己也是这种情况,就自行购买了消炎药,打算先吃一个疗程再去复查看看。当严女士吃了一个疗程的消炎药后,到本该复查的日子,正好又碰到她婆婆生病,时间又被拖延了,拖到四月底严女士才做CT复查。

复查结果医生说的委婉,他跟严女士说要做增强CT看一下片子上可疑的部位到底是血管瘤还是其他东西。严女士听到这话就心里一沉,立刻感觉到了不对劲,她知道自己得的可能真是肺癌了。

严女士做了增强CT,检查报告第二天出来,严女士的女儿先在手机里看到了,诊断结论是“考虑肿瘤并多发转移可能性大”。转移的肿瘤无疑是恶性的,严女士的女儿本想把这个报告隐瞒住,但是根本瞒不住严女士。

严女士对自己的情况多少有一些了解,她觉得再不好的结果她也能够接受,哪怕是肺癌晚期。因此严女士直接向她女儿要增强CT的报告,严女士女儿知道瞒不住,只能向严女士完全坦白了,说确实好像是肺癌。

严女士知道这个结果后确实很是伤心、忧愁又害怕,但是最后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不管怎么说,过一天是一天,虽然前途未卜,由不得严女士选择,但这时还不至于到完全绝望的时候。严女士认为现在现在医学这么发达,肯定能有办法的。

之后,严女士本想拿着增强CT的报告找之前的医生看一下,但是那个医生每周只有一天门诊,这意味着找他看检查结果必须等到下一周才行。严女士可等不了那么久,多等一天就多受一天的煎熬,没办法只能换了一位医生看。

由严女士的女儿去挂了一位胸外科医生的号,见到医生后,她向医生介绍了严女士之前检查的情况。医生拿过一张张CT检查片,依次看下去,等看到严女士最近的增强CT的影像时,说这个做不了手术,已经是4期了,建议做穿刺活检和基因检测。

严女士没想到手术都解决不了她的问题了,有些失望,但还是很快就收拾好情绪,准备做穿刺活检。穿刺之前,做穿刺的教授告诉严女士,除了穿刺活检,还有一种叫支气管镜的检查方式,能够更直观地探看肺部状态,排除结核等因素的干扰。

医生让严女士二选一,但更建议做支气管镜。严女士和医生确定了做完支气管镜仍旧能穿刺活检后,决定先做支气管镜。于是严女士就在全麻状态下,接受了电子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

过了5天,支气管镜取样的病理结果出来了,结果是未见恶性肿瘤细胞。看到这个结果,严女士一家人的第一反应是都认为肯定不是肺癌,因为没有癌细胞。严女士内心很激动也很高兴,以为是虚惊一场。

可是等医生看了报告单,说可能是没取到,让严女士再做一次穿刺活检。严女士失望至极,但还是按医生说的做了肺部穿刺。等了一周,穿刺活检的病理出来,严女士被确诊为中分化腺癌,胸膜转移。

真确认是肺癌之后,严女士心里其实没有多害怕,那么长时间的等待,结果终于出来,即使是一个坏结果,严女士内心的忐忑不安也消失了,如果这就是命运,那不管怎么样她都得受着,严女士只祈祷上天能对她仁慈一点,能多给她一点时间。

经过半个多月的艰难等待之后,严女士的基因检测结果终于出来了。严女士坐车里等消息,严女士的女儿独自去病理科窗口取基因检测报告。那天排队的人特别多,二十多分钟过去,严女士的女儿还没取到病理报告,严女士就有点着急了,打电话询问是不是没有可匹配靶向药的基因突变。

严女士的女儿连忙否认,说只是人太多还没拿到。严女士只能忐忑不安的等着,又等了二十多分钟,终于等到她女儿回来。严女士看到她的女儿笑着走过来,听见她的女儿说有靶向药吃,是EGFR-19突变。那一天,严女士发自真心的笑了。

基因检测的结果也出来后,严女士实际上已经拖延了太久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严女士的家人都知道肺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一般就是多则两三年短则两三个月,拖了那么久,严女士必须得马上吃上药。

为此,严女士的女儿是一天都不敢耽搁,用最快的速度挂了一位医生的号,请教他靶向药应该怎么选择。严女士一家查到的是目前已上市的肺癌靶向药共有三代,有从一代吃起和直接从三代吃起两种吃法。

吃一代耐药后有可能可以继续吃三代,也有可能匹配不上三代药,而直接吃三代药能有效治疗和预防脑转,可一旦耐药,就会面临再无靶向药可用的局面。严女士一家都说不准哪种选择更好,所以才更要听听医生的建议。

严女士女儿看的医生一开始准备给严女士开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但过了一会又改变了主意,要严女士再做一下脑部核磁和全身骨扫描检查,如果检查出脑转就入他的临床实验组吃国产三代药伏美替尼,没有就还是吃奥希替尼。

医生说一旦入组治疗费用全免,这很好,但是治疗费用并不是严女士一家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他们首要考虑的还是治疗效果。入临床实验组虽然可以免费,但针对严女士这个基因突变的治疗有多种靶向药可选,有成熟的治疗方案可用,严女士根本没有必要进组成为实验对象。

严女士一家商量过后,决定还是不去入组治疗为好,又找其他医生咨询,别的医生没有提入组治疗的事,建议直接吃奥希替尼。另外,严女士把之前医生提议的脑部核磁和全身骨扫描检查都做了,没有发现脑转和骨转。

综合考虑之后,严女士最终选择了直接用奥希替尼治疗,也就是直接从第三代靶向药吃起。虽然直接吃第一代靶向药然后吃二代、三代靶向药的理论治疗时间会更长,但是一代靶向药耐药之后有可能衔接不上,严女士一家都不敢冒这个险。

此外,严女士的主治医生有建议过严女士采用靶向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但严女士对化疗十分抵触,因为在她的思维认知中,化疗只会加速死亡和增加痛苦,同时严女士的家人也不确定严女士的身体能不能承受得住靶向和化疗的联合治疗,所以他们向主治医生提出只想单吃靶向药。

严女士的主治医生对严女士一家的顾虑都表示理解,同意先吃靶向药一个月看看效果,还说要把肺癌当做慢性病对待,不要紧张。医生的态度也影响了严女士,严女士紧绷的情绪放松了不少,对治疗更有信心了。

吃了一个月靶向药之后,严女士因胸膜转移导致的胸腔积液变少了很多,医生说效果很好,所以就没有再让严女士做化疗,只吃靶向药就可以了。到现在,严女士吃靶向药已经一年多了,身体状态很好,基本就和正常人一样。

最后,严女士还是很后悔她在最开始检查出肺结节的那会没有重视,因为医生没有说复查时间,她就等到半年之后才去,等严女士去复查时结节已经变化很大了,一切都晚了。如果在发现肺结节的那会就及时处理,严女士认为她那时应该还不至于是晚期。

严女士希望大家吸收她的教训,如果发现肺结节,务必要和医生仔细沟通一下,确定结节的好坏和复查的时间间隔,不要像她这样被耽误了。

1 阅读:1200

代天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