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朱祁镇是明朝最差的皇帝,为何毛主席说他,仅次于朱元璋朱棣

冰封说世界 2024-07-25 09:55:12

提起明朝的那些皇帝,大家脑子里立刻蹦出来的,多半是开国猛将朱元璋,或者五征蒙古,七下西洋的永乐大帝。

但要是聊到朱祁镇,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就是他那些奇葩的绰号了,比如“明堡宗”、“瓦剌留学生”、“叫门天子”。

在很多人眼里,朱祁镇这位皇帝堪称明朝最差,可谓祸国殃民。朱祁镇这位爷干什么不好,非要搞什么御驾亲征,结果一出马就是惨败,连自己都被敌人捉了。

这场大败也让大明王朝从此走了下坡路。

但让人挠头的是,毛主席却对他有着不同凡响的评价,竟然说他仅次于朱元璋和朱棣。

这话可真是让人一头雾水,难道这朱祁镇有什么过人之处?能让毛主席高看一眼?

土木堡之变:荒唐的悲剧

说起土木堡之变,那可真是由“铁锅”引发的祸事。

明朝中期,蒙古瓦剌部逐渐崛起,实力日益强大。然而,瓦剌人虽然强大,但却穷得叮当响。

草原上物资匮乏,灾难频发,各种日常生活用品都依赖中原补给。说瓦剌人穷得揭不开锅都是谬赞了,因为他们连锅都没有!

那时,瓦剌人经常派使团来明朝朝贡。说是朝贡,其实就是来讨赏赐,顺便买点物资。不过瓦剌人每次一派使团就是上千人,后来甚至都多达3000人。

当然,实际人数并没有这么多,瓦剌报这么多人,是因为明朝回赠的赏赐是按使团人数来发放的。

靠着这一招,瓦剌人从大明朝骗了很多赏赐,临走了还不忘买上一大堆铁锅,一人背着好几口,开开心心地回家去。

瓦剌人一直这么干,司礼监大太监王振就不乐意了。

1448年末,王振核实了使者人数,要求礼部据实发放回礼,严查骗取赏赐的行为。后来,明朝连铁锅都不让瓦剌人买了,瓦剌人没了铁锅,只能拿皮囊装水来煮肉吃。

这下也先怒了,就对明朝放话说:“开门,自由朝贡!不然我们就去抢!”

1449年7月,也先召集各部落16万骑兵,分四路进攻明朝,也先率领约9万人主攻大同。

小小也先竟敢如此放肆,年轻气盛的朱祁镇也怒了。而大太监王振又在一旁煽风点火,劝他御驾亲征。

朱祁镇一想,这事我太祖太宗爷爷都做得,我就做不得嘛?非要试试不可。

结果,这试试就逝世。由于明军准备仓促,后勤不力,加上太监王振瞎指挥,大明朝20万精锐竟然在家门口的土木堡,被也先几万骑兵打得丢盔弃甲,全军覆没。

朱祁镇本人也成了瓦剌的俘虏。这场战役的失败不仅让明朝损失惨重,还让整个北方边境陷入混乱。

得胜的瓦剌纠集数十万人,浩浩荡荡杀向了北京城。幸亏有于谦力挽狂澜,扶持朱祁钰登基,带领众臣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才稳住了局面。

被俘后的朱祁镇被押往瓦剌部落,成了也先的“贵宾”。在瓦剌的日子里,朱祁镇过得相当憋屈。为了逼迫明朝妥协,也先甚至押着朱祁镇到大同城下,敲着城门就喊:“开门啊,我把你们的皇帝送回来了!”

结果守将郭登坚决不开,也先只能悻悻离去。更抽象是,朱祁镇后来再次登基,居然把郭登给贬谪流放了,“叫门天子”的绰号送给他真是贴切。

1450年,经过一番谈判和折腾,朱祁镇又被送回到了明朝。然而,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权力,只能像个摆设一样被软禁在一边。

但朱祁镇并没有甘心就此认命。

1457年,朱祁钰病重,已经到了弥留之际,朱祁镇抓住时机,在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的帮助下,策划了“夺门之变”,又重新登上了皇位。

朱祁镇上台后,立刻开始清算旧账,而最冤的就当属于谦了。土木堡惨败的危急时刻,兵部尚书于谦站了出来,保住了北京城,稳住了局面,避免了明朝成为第二个南宋。但朱祁镇不仅不感念于谦的功绩,反而还要杀了他。

朱祁镇的理由很简单,你于谦是忠臣不假,可你忠的大明朝,是景泰帝朱祁钰,不是我朱祁镇,所以你必须死!最后,朱祁镇以“谋逆”这样莫须有的罪名将于谦处死了。

先是鲁莽用兵,招致国家重大损失,其后又不辨忠奸,为了稳固权力残害忠臣,这样的行为,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毫无疑问是昏君的典型。但若朱祁镇只有过失,没有功绩,毛主席也不会给予他正面的评价。

朱祁镇的战绩

1435年,年仅8岁的朱祁镇登基。当时的明朝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暗流涌动,隐藏着不少危机。

北方的蒙古各部逐渐活跃起来,特别是瓦剌部势力渐长。

与此同时,西南边境的麓川王朝——由傣族人建立的割据政权——也不甘寂寞,开始大肆扩张,袭扰云南地区,大有重现唐朝时南诏王朝辉煌的野心和势头。

此时的朱祁镇虽然年幼,但他并没有安于现状。在张太皇太后的辅佐摄政下,他逐步调整仁宣朝一直以来的保守政策,开始对外用兵,重整军备。他第一个瞄准的,就是那帮经常来捣乱的鞑靼人。

1437年,鞑靼的阿岱汗带兵侵袭甘肃,朱祁镇不多废话,当即点将蒋贵,赵安,兵部尚书王骥等人,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塞征讨。

几路大军分头行动,均获大捷,几乎将鞑靼高层一扫而空。阿岱汗惨败逃亡,最终被瓦剌骑兵所杀。这一战,明军打得酣畅淋漓,狠狠打击了鞑靼的嚣张气焰。

1444年,墙头草兀良哈三卫又来找茬,骚扰延绥和辽东。这一次,朱祁镇再次展示了他的雷霆手段,迅速调集多路大军前去讨伐。

明军各路并进,在黄河土河两叉口等地会师,一举击败了兀良哈人,收复了被掳掠的物资和人口。

这一战,兀良哈人的老巢被毁,势力大为削弱,明军边防线得以巩固,边境地区恢复了相对的和平。

在打击北方蒙古诸部时,对西南地区的用兵也在进行。麓川王朝自从强大起来后,就一直不太安分。麓川首领思任法仗着地势险要,不时在边境搞些小动作,企图侵吞明朝疆土。

1441年,朱祁镇终于不再忍了,决定对麓川王朝进行彻底清理。他派遣王骥,蒋贵等将领,差不多共调集朝廷军队35万,西南当地土司军队60万,前前后后耗时近十年,三次征伐麓川王朝,沉重打击了麓川思氏势力的嚣张气焰。

首领王思任法人头被移送京师,其子思机法的家眷被明军抓获,思机法潜逃流亡。思机法之子思禄继位后,被迫和明军和谈,西南边境此后有了一段长久的安宁。

可以说,朱祁镇在位期间,在对外用兵方面确实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不过,或许也正是这几次在北方和西南用兵的胜利,让朱祁镇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最终酿成了土木堡的悲剧。

毛主席眼中的明朝皇帝

朱祁镇在军事上,的确有亮眼的成绩,但这并不是毛主席褒扬他的全部理由。毛主席称赞朱祁镇,还要从毛主席说这些话的历史背景来看。

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尤其好读史书。而毛主席每次引用历史,都不是在单独讲述历史,而是在和现实作对比,为现实的决策作指导。

毛主席曾有两次公开提到过朱祁镇。一次是在1945年,毛主席奔赴重庆谈判之际。在延安的高层会议上,毛主席将自己类比为朱祁镇,此次一去可能会深陷“瓦剌”。

毛主席强调说,如果此次谈判失败,他被蒋介石扣押为人质,那么大家就要像土木堡之变中的于谦一样,坚决同蒋介石做斗争。只有斗争越坚决,他才能越安全。

毛主席借朱祁镇的例子,阐明了斗争的重要性,强调了在关键时刻,只有坚定不移的斗争精神才能确保革命的最终胜利。

另一次是1964年的一次谈话中。毛主席说,《明史》让他看了非常生气,明朝那么多皇帝中,只有朱元璋,朱棣两个不识字的皇帝搞得比较好,还有明英宗,明武宗稍好一些外,其他的都是尽做坏事。

为什么毛主席会如此评价呢?

我们可以从这四位皇帝的共同点来分析,朱元璋、朱棣不用说,武功赫赫,都是打得周边国家都找不到北的存在。

土木堡惨败前,明英宗朱祁镇在对外用兵上也有不错的成绩。明武宗在位期间,对外也有过几次用兵,甚至也学着搞御驾亲征。但也可能是和文官闹得很僵的原因,武宗在史书中战绩并不算好。

说到这里,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这四位皇帝共同点不是打仗厉害,而是敢于打仗,有敢于斗争,敢于亲自上阵向敌国亮剑的精神。

再联系一些64年中国面临的国际局势,可以说,当时的中国对外关系非常糟糕。苏联陈兵边境虎视眈眈,还叫嚣着要对中国动用核弹,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

美国则和中国周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条约,结成反华同盟,在这些国家建立了数十个军事基地,对我国形成了包围圈。同时,对岸的蒋介石政权也不安分,不断派遣特务,袭扰我国东南沿海。

这时,敢于斗争的精神就非常重要了。面对帝国主义的打压和封锁,中国必须坚决亮剑,绝不能退缩。

这也正是毛主席称赞朱祁镇等皇帝的原因,因为他们代表了那种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这种精神在那个艰难的时刻尤其珍贵和重要。

结尾

朱祁镇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的光影斑驳。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从豪情万丈的御驾亲征,到屈辱的俘虏生涯,再到东山再起的夺门之变,每一步都充满了坎坷与传奇。

毛主席称赞朱祁镇,并不是因为他的军事成就有多么出彩,而是他在困境中表现出的那份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在历史上熠熠生辉,也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31 阅读:29100
评论列表
  • 教主 35
    2024-08-03 09:12

    怎么洗都脱不了令明朝从始衰败的过错。杀于谦是心虚。

    用户14xxx04 回复:
    有人是站在置身立场考虑的
  • 小哥 32
    2024-08-02 15:48

    单凭错杀于谦,就显得格局低,而且没有主见。不咋地。

    ※麒麟※ 回复:
    从朱祈镇(明英宗)上位的那一刻于谦就注定了被杀的命运,因为即使是朱祈镇有心要放过于谦,扶朱祈镇上位的政治势力(属于是站于谦对立面的政敌)也不允许的。
    火狐狸 回复:
    是你也会杀的,这是朱祁玉的锅,太后不杀宫里权也要收,结果儿子没护住。
  • 2024-08-04 09:58

    明朝的灭亡从朱祁镇就埋下了祸根!

  • 水猪 27
    2024-08-06 15:49

    最被低估的是他儿子,明宪宗才是中兴之主,到了他儿子最被文官推崇才是真傀儡。开始走下陂路

  • 2024-08-09 03:58

    英宗冲龄践祚,距永乐至不过二十余载,数岁之中,乃又经仁宣。及亲政未久,即平傣人之外患,国家乂安。当此之时,似有为之主也。然继自矜,宠溺王振,丧师辱国,只身北狩,国家几亡。果非天赐少保,则半壁不复矣。至夺门之后,治国理政,几无可称。乃怜悯白发,禁令陋习,然生辜恩,残灭手足,冤杀于谦,行止如畜,亦何可道也。

  • 2024-08-02 18:24

    主要是明英宗废除了当下还存在的殉葬制度

    用户12xxx63 回复:
    唯一正战绩!
  • 2024-08-02 14:52

    只能说特定时代的评价吧,那个时代,太平天国还是反帝反封建的典型呢

  • 2024-08-04 09:51

    又有人来洗白了

  • 2024-08-02 13:08

    结束语说朱祁镇困境中好听点叫不屈不挠,也可以说是苟且偷生,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废除殉葬

    山神智叟 回复:
    你只觉得殉葬制度很残酷。但这个是皇帝保命的手段啊。大明皇帝很多人死于后宫之手
    余生我牵着你的手可好。 回复:
    多看看国榷录。。。你会发现你知道的是多片面。
  • 2024-08-12 16:15

    昏君榜上有朱祁镇一席之地

    没有理想蛮好 回复:
    昏君不会废除人殉
  • 2024-08-14 15:19

    主席说的是明仁宗,湖南口音被听成明英宗。

  • 2024-08-07 10:00

    战神!!人格魅力巨大这个是事实

  • 2024-08-07 06:34

    政治上杀于谦是对的!

  • 2024-08-28 20:54

    朱祁镇怎么可能排到第三,但是也没想象的差,明16帝我觉得差不多在12的位置。

  • 2024-08-20 11:20

    英宗和武宗主要是建立了完善的制度,敢于做大事,不怕失败,就是孙子兵法里的“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英宗做的大事除了军事,还有礼法和体制,既确立了北京是正式都城,又废除了殉葬制。武宗除了军事外的大事,既打压了文官集团,又更加开放强国,完全放开藏佛教的元政施政理念。两个皇帝都是改革派,做实事的,把制度建设得非常好,个人不影响国家,改革尝试即使失败也不会乱国,既有魄力也有成算。

  • 2024-08-14 01:54

    主席高见

  • 2024-08-16 06:53

    在河北土木堡被瓦刺抓了,笑死。去打别人在河北被抓。哈哈

    快攻 回复: 山神智叟
    王振:不用洗
    山神智叟 回复:
    被文官集团出卖了。
  • 2024-08-18 23:01

    主席表示没说过这话

  • 2024-08-02 11:09

    成化帝难道没打仗吗

    勿念 回复:
    成化犁庭
  • 2024-08-15 00:58

    哈?不过如此。

  • 2024-08-31 00:53

    除了废除活人殉葬之外,一无是处!!!

  • 2024-08-03 08:46

    呵呵

  • 2024-08-14 07:25

    瓦剌

  • 2024-08-19 18:35

    废殉葬一件事就是功德无量了,少死了多少人

  • 2024-08-23 16:08

    我总觉得这里面有误会。。要么就是伟人口误了,要么就是有人听错了。。

冰封说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