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带孙子5年,被儿子儿媳“辞退”了,我反思自己的4条罪过

熊孩子砖家的趣事 2024-03-09 09:39:42

我67岁,是个退休教师,我总想着发挥余热,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就要有价值,不能当个没用的“闲人”。5年前,我来到北京带孙子,在这期间老伴生病离开了,伤痛蔓延,但我想我还有儿子,我还是安全的;只要在儿子身旁,我就不是孤家寡人。可怜的是,这种依靠并不长久,就要结束了!

年后,孙子迎来了新学期。在学校门口,我发现之前接送孩子的几个老伙计都不在了,我猜他们是不是回老家了,年前他们也没说过要撤退啊!我隐隐感觉到,生活总是有变故,有不如意的。心想,自己是不是在哪天,也不能来接送孙子了,如果那样的话,我就得离开北京,就见不到儿子了。我害怕!

儿子儿媳提出让我回老家

我预感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一个周末的晚上,儿子说:妈,我和刘媛(儿媳名字)商量了下,这学期开始,我们就自己接送贝贝了,一来是他要上小学了,学习上需要辅导,也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事情得我们自己来;二来您年纪也大了,该好好休息下,安度晚年,也不用在北京和我们一起受苦了,老家的生活更清闲安稳些。我什么都没说,我从来都是听儿子的话的,不会有半点儿的反对和不同意,儿子在北京的生活太难了,在大小事情上,我都不会给他使绊子的。只是,我的嘴角抽搐了几下,我感觉到巨大的伤心和失落,我觉得,只要离开北京,我的这条老命好像也要枯竭了!

我没想到的是,儿子儿媳的行动太快了,周日儿媳就说,妈,我给你买好了回老家的票,这段时间公司的事情都很忙,我和王华(儿子名字)就不送你了!回去之后,你好好照顾自己身体,在公园多散散步,放假我们会回来看你的。面对儿媳的安排,我极力掩饰心里的悲伤,说,好,我知道了,只是叮嘱她,衣柜里的旧衣服留着,不要给我扔掉了!儿媳答应了。我心里默默的想,只要我的衣服还在这里,这辈子我是不是还可能回来北京儿子的家,儿子不会丢下我不管的吧!

我对自己的4点反思

临行前的几天,夜里我的眼泪浸湿了枕头,回想这五年在儿子家的生活,我开始反思自己:一定是自己能力太有限,没有把孙子带好,没有照顾好儿媳的情绪,让他们觉得我多余、添乱了。我总结了下,自己应该有是好几个方面没有做好,虽然现在已经于事无补了,但是写下来,就当是一个反思和检讨。

其一,儿子儿媳对养孩子的要求很周到全面,我有时候做得不好!他们对我的“教育”我也没能很好的领悟执行,比如他们说孙子看电视不能超过20分钟,我很多时候都控制得不好,看到孩子看在兴头上,就没有打断;对于这一点儿媳的意见很大!还有给孙子的饮食搭配,他们要求低脂健康,几点吃水果,周几吃鱼,周几吃鸡,周几吃牛肉,我执行得不够,导致食物搭配达不到儿媳的要求。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其二,我对孙子的教育起不到正面作用。我们的老家是南方的,一辈子都说的家乡话,我的普通话不标准,太蹩脚,经常给孙子不好的示范,每当这时候儿子和儿媳都会严厉的指出来,告诉我如果不标准,就尽量不要说,误导了孩子。可是我也不能不和孙子说话啊,所以错漏百出的发音经常让儿媳不胜烦恼!我也很无奈。在其他生活习惯方面,有时候我因为爱孩子,经常夸他“好棒”,儿媳会制止我这样的说法,说在真正的鼓励式教育中,要慎重说“好棒!”,因为好棒不具体,还容易让孩子骄傲。这样的事情很多,我认为都是我的见识不够,以至于达不到儿子儿媳的要求,且影响了孙子的成长和发展!

其三,缩减了居住空间,降低了生活质量。儿子家的房子太小,小两居,因为没有卧室,我只能睡在客厅,这就影响了他们的居住空间,让本就不富裕的空间更加逼仄,降低了儿子一家的生活质量。虽然只要儿子儿媳在家我都尽量在外面晃悠,但这依然不能消除增加一个人对居住条件的影响,尤其在儿媳眼里,我还生活习惯不好,时时处处都是叨扰。对于这点,我表示无奈和亏欠!

其四,破坏边界感,扰乱了家庭秩序。有时候不免和儿子聊几句天,儿媳认为这样的聊天没有价值,就是耽误了王华的时间,下班回家就想安安静静的休息,我发出的声音就是一种打扰;如果是对生活细节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就更会引来儿媳的不快,告诉我闭上嘴巴就好了,不用发表一些有的没的无用的意见。可我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被儿媳频频教育说缺乏边界感!我觉得,是我没有分寸,破坏了他们小家庭的诸多边界。这是对我诟病最多的一点!

细数起来,我的违规真的太多了!这也注定我在儿子儿媳家不能一直待下去。总归一句话,人老了,跟不上时代,学习能力也差了。尽心尽力的好心,却变成添乱的了!

离开北京之前的忧伤

回家的火车就快到了,我有种预感,我再也回不来北京了,和儿子孙子的缘分到此也就要结束了。人到老年,结局就是孤独,等候我的,是那个静悄悄的没有老伴的家!想起来,我刚来北京那年老伴儿还在,当我回去时,老伴儿已经不在了。

我想,儿子和孙子可能都会把我忘了,我的精神上遭到了重重的打击!

人老了,到底该怎样活呢?

想听听朋友们的看法。[谢谢][谢谢][谢谢]

讲述:陈阿姨,67岁

整理:熊孩子砖家

备注:文中刘媛、王华系化名。

0 阅读:37

熊孩子砖家的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