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不要买低价机票丨登上热搜第一、年轻人为何反感“专家”?

箫声琴影 2024-05-11 15:19:12

5 月 11 日,话题#专家建议不要买低价机票#登上热搜第一。

五一假期刚过,不少消费者购买低价机票时遭遇“机票骗局”,在代理商处以较低价格订票后,到了登机口却被告知查不到购票信息,最终卖家以关闭订单、已退款为由迅速抽身。

专家表示,这类情况往往是遇到了“黑票代”,他们不具备机票销售代理资质,通常靠里程积分或盗刷信用卡两种方式获取所谓的“特价机票”,并且打着“比 OTA 价格低 X 折”之类的旗号招摇过市。消费者一旦付款,要么出票极慢、等票过程心惊胆战;要么被商家 PS 过的虚假行程单蒙蔽、到出行前却发现没票;最坏的情况则是以个人转账的方式付完款后被拉黑,自己的个人信息还有可能被泄露倒卖。

总之,不仅耽误行程,还有上当受骗的风险。该专家还表示,此类超低价的机票隐藏着诸多安全隐患,建议乘客保持警惕,建议消费者首先要克服占小便宜的心理,黑票代通常以远低于市场价为诱饵,引诱用户上当。看到此类宣传,应首先提高警惕。其次,优先到正规途径购买机票,例如各大 OTA 平台、或者有销售代理业务资质的代理商。

“专家”一出马上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赞同专家说法,需要对“黑票代”保持警惕;也有网友强调不能总要求消费者自己注意,呼吁对相关乱象加强监管。还有网友指出,被“黑票代”诈骗和机票低价无关,在正规平台购票即可,认为该热搜有标题党之嫌;部分网友则在此话题下抱怨机票价格太贵。

年轻人对“专家”反感的背后原因:

在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所谓的“专家”产生了反感,甚至以戏谑的方式称呼他们为“砖家”。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 专家言论的失真与利益导向

过去,专家在人们心中是权威和知识的代名词。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专家在利益驱动下开始发表失真甚至错误的言论。他们为了迎合某些商业利益或政治目的,不惜放弃学术的严谨性,给出片面甚至误导性的建议。例如,在某些健康养生领域,一些所谓的“专家”为了推销产品,常常夸大其词,甚至宣传伪科学。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专家的形象,让年轻人对专家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2. 专家与现实的脱节

除了言论失真外,一些专家在解决问题时常常显得“高高在上”,与年轻人的实际需求相去甚远。他们往往站在一个远离现实的角度,用复杂的理论和模型来解读世界。然而,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当这些“专家”的言论与他们的实际需求相悖时,年轻人自然会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3. 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与认知能力的提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传统媒体和专家言论来获取知识。相反,他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在线课程等多种渠道来获取信息。这使得年轻人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当一些专家的言论与他们自己的认知和判断产生冲突时,他们自然会用更加理性和批判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对专家的权威性产生质疑。

4. 专家与“砖家”的界限

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在古代,孔子、墨子等先贤以其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信任。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所谓的“专家”开始以利益为导向,放弃了学术的严谨性和道德底线。他们为了博取眼球和赚取利益,不惜发表一些极端甚至荒谬的言论。这种行为让人们开始质疑专家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也使得“专家”和“砖家”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5. 如何应对这一现象

面对年轻人对“专家”的反感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作为专家自身,应该坚守学术的底线和道德准则,保持客观、公正、理性的态度。在发表言论时,要充分考虑公众的利益和需求,避免被利益集团或政治势力所左右。同时,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其次,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报道专家言论时,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筛选,避免传播虚假或片面的信息。同时,也要加强对专家的监督和评估,确保他们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最后,我们也需要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明白专家的作用和价值,并学会用理性和批判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同时,也要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判断力。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是否需要重新定义“专家”的角色和地位?朋友们您怎么看?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除内容!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28

箫声琴影

简介:娱乐大家也是一种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