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它真的还是哥特风么?

阿獠聊电影 2024-05-17 17:15:35

哥特式(Goth)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公元5-15世纪)的艺术风格,以恐怖、超自然、死亡、颓废、巫术、古堡、深渊、黑夜、诅咒、吸血鬼等为标志性元素。哥特式风格用黑暗、恐惧、孤独、绝望的艺术主题,来往于内心世界神圣与邪恶的边缘,描绘在爱与绝望之间的挣扎,嘶叫的痛苦和清醒。

哥特式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服装等各个艺术领域,艺术是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以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其一大特征,主要代表元素包括蝙蝠、玫瑰、孤堡、乌鸦、十字架、鲜血、黑猫等等。

哥特式建筑大家比较熟悉,如科隆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等。

而哥特式绘画我想多半指的是教堂里那些比例修长的侧窗玻璃画,绚丽又挺拔。

哥特式文学泛指恐怖神秘小说,我第一时间想到了爱伦·坡。

哥特式音乐理应由那教堂里高高向上的铜管风琴演奏出来,巴赫的教堂作品非常适合威严与肃穆的氛围。

哥特式服装应该是暗黑系、怪异而尖锐的。这方面蒂姆·伯顿的御用服装设计师们应该最有体会。

哥特式电影我想不必介绍了,蒂姆·伯顿的大部分电影都隶属于这个范畴,并且构成了这个门类的主要基石与梁柱。

《蝙蝠侠》《剪刀手爱德华》《断头谷》《僵尸新娘》《理发师陶德》《爱丽丝梦游仙境》《科学怪狗》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而《火星人玩转地球》我觉得不太哥特,因为它更偏向于恶趣味的搞笑。

而如果要选出哥特式演员,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脸长、阴郁、倒三角眼、不苟言笑……

细看下来,似乎只有约翰尼·德普、尼古拉斯·凯奇、雨果·维文、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寥寥数人了。当然,伯顿的老婆海伦娜·伯翰·卡特于公于私都是哥特式女演员的不二人选。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算一部标准的哥特式电影么?

从各种角度来看,只能算一半吧。

1、演员

男主阿沙·巴特菲尔德明显太稚嫩、太阳光,和阴郁不太沾的上边儿;而女主艾拉·珀内尔有灵气,却不够神秘。这两人的组合很难营造出如约翰尼·德普与海伦娜·伯翰·卡特之于《理发师陶德》的冷酷与怪诞感。

2、服装

有别于伯顿的其他电影,阿沙·巴特菲尔德与艾拉·珀内尔的服饰比较简洁,这与他们故事中的身份有关。哥特风的体现只能靠爱娃·格林所饰演的佩小姐的一袭黑衣了,孤儿院里只有双胞胎的装束最具哥特味道,其他小孩只有在老照片里才能略显神秘与怪异。

3、场景

古堡自然是哥特式的建筑,但似乎也只有它残破的时候才尽显出应有的颓废风格,和《剪刀手爱德华》里的古堡将较就显得太温馨了。古沉船是一处神来之笔,它掩盖了其他场景陈旧、衰败感不足的问题。

4、道具

老照片是标配,斧头自然必不可少,弓弩也不算意外,毕竟如《黑夜传说》那样使用热兵器在哥特片里才是非常少见的。而本片最让人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是眼珠的出现与利用方式,赤裸裸、重口味,让人感到既惊骇又刺激。

5、配乐

蒂姆·伯顿这次将配乐由铁打的御用丹尼·艾夫曼(DannyElfman)换成了马修·玛格森(Matthew Margeson)不知是出于何种考虑。从最终效果来看,也算比较满意,童话氛围更强烈些,神秘与阴森感稍显不足。

6、综合

不管各个分项如何构成与组合,最终影片的风格还是定型于导演蒂姆·伯顿,我想现实中他就是片中那个可以将各种奇幻梦境投射为影像的那个小孩的化身。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算不上伯顿的上乘之作,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其哥特风格也是若隐若现。但即便是这点儿功力,也够其追随者顶礼膜拜好一阵儿了,直到他下一部作品的暗黑袭来。

0 阅读:8

阿獠聊电影

简介:我于电影,只是一粒沙;电影于我,却是一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