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那人那街那建筑,让我莫名感动

阿獠聊电影 2024-04-24 16:21:53

当看到片名与主演名单时,我会下意识的联想剧情肯定会涉及到年龄差距所造成的情感代沟,而罗伯特·德尼罗一定是那位循循善诱的上司,安妮·海瑟薇则会是那个冒失鬼实习生,毕竟她在《穿普拉达的女王》里轻车熟路。

事实上我只猜中了前半截。好莱坞在缺乏创意反复翻拍老题材的同时也的确在做着不断的创新,观众做梦也没想到在本片里罗伯特·德尼罗才是应题的那个实习生。于是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反差设定便形成了戏剧性的吸引点与切入点,再老套的故事也就充满了新鲜感。

和传统职场片一样,本片离不开事业与爱情这两大主题。然而由于两位主演的形象与定位不太适合发展忘年恋(观众也压根儿不会向那个方向去联想),所以将本片梳理为海瑟薇所扮演的女老板与德尼罗扮演的实习生两条主线索则更为清晰。因为他俩的戏份基本相当,大部分有交集而局部各表一线,共同组成这部都市小品式轻喜剧电影。

每部电影都有它的戏眼,在每个观众看来也不尽相同。关于忘年交与情感代沟并我并不太感冒,倒是其中的一个细节深深感动了我。

故事行进到一半时,有一次年轻女老板加班很晚,而老迈的实习生谨守老派的作风执意留下来陪她加班,两人利用晚饭时间坐在一起聊天。老实习生告诉新晋女老板,她公司所在的办公楼是由一栋老厂房改造的,而他本人恰恰是原址工厂的前高管,他在这个大开间的厂房里工作了40年,那个靠窗的位置便是他以前的工位,他在那里站起身便能看到整个房间里那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

几句淡然而朴实的台词,由罗伯特·德尼罗用他那自然的表情与磁性的嗓音缓缓道出,就有了一种历经沧桑的厚重感。莫名的感动击中了我,因为那个演员、那个角色、那栋建筑……

那个演员:

毫无疑问,罗伯特·德尼罗是我最喜爱的好莱坞男演员,我看过他主演或配角演出的大部分电影。潜意识里我都会把他所演绎的每一个人物当作各片里最为重要的角色,我想很多忠实影迷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和观影习惯。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德尼罗正在老去,而且终将离去。看着他白发苍苍的样子,我们知道,我们不再可能期盼出现《教父2》里惊艳的青年版维托·柯里昂了,我们也无法再等来他巅峰期所塑造的公牛、出租车司机、猎鹿人以及好家伙了,而《纽约,纽约》里的小司仪、《喜剧之王》里的小演员、《赌城风云》里的大亨以及《铁面无私》里的大反派也永远无法复制了。《美国往事》里的面条、《无语问苍天》里那个敏感而执着的病人、《恐怖角》里疯狂的复仇者……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也只能定格在他未生华发的面容里。

随着德尼罗的年华逐渐老去,他在影片中当仁不让的主角地位在渐渐失去,我们虽然还能够在《狂迷》里欣赏到他一如既往神经质的表演,在《老大靠边闪》与《拜见岳父大人》里惊喜的发现他无厘头的喜剧天分,但不可否认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他隐藏在《警察帝国》《沉睡者》《星尘》与《弯刀》的配角名单里,或是出现在如《浪人》《大买卖》《危狱惊情》《致命对决》等根本不适合他演技定位的电影中,他和爱德华·诺顿的组合简直就是一场又一场噩梦。

虽然他偶而还是能在《新年前夜》中躺在病床上灵光一现,或是在《美国骗局》里让影迷捡到宝式的目睹他短短的出场便能震慑四方的赌场老大形象,以及《成为弗林》里释放出那令人叫绝的精彩演技。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已垂垂老矣,他已不再适合演出如《盗火线》里那盛气凌人的悍匪了,他与阿尔·帕西诺在《火线特攻》的二度追逐已经让两人老态尽显,更别提《铁血精英》里他好汉不负当年勇的窘境了。如我般忠实的影迷甚至不忍直视这样的他,心痛他为何要接拍这样的影片。

那个角色:

只有在如这部《实习生》里我们才能看到一个满头银发但依然儒雅得体的罗伯特·德尼罗,风度翩翩、沉着老练,偶而用他惯有的挤眉弄眼化解着一处处小尴尬,那么的自信与睿智。

我们希望看到心目中偶像的光华永不褪去,即便老去也要留有风度,就像片中的那栋老厂房,在另一个时间与空间的维度里焕发新生。

那栋建筑:

由于职业的原因,我经常会面对着一栋栋老去的建筑,一条条湮灭的街道、一片片枯朽的街区甚至一座座没落的城市。我是一个异常念旧的人,会经常去看望这些老建筑、老街巷,独自一人,带着一架相机与一瓶水。我会沉醉在那青灰淡雅的屋檐下,惆怅于斑驳泛黄的残墙边,或是开怀于茂密遮天的榕树下,凝思于潺潺而过的溪水畔……

我经常在幻想,这些正在逝去的建筑、街巷,它们有没有情感呢?它们会为自己的老去甚至坍塌感到悲伤么?正如那老去的德尼罗,不得不接受逐渐沦为男配角的命运,在自己黄昏将近的演绎生涯里目送一栋栋崭新的高楼拔地而起,而自己却风光渐淡、乏人问津。

我们会将一座座老厂房LOFT改造为创意街区,又或者将一片片历史街区严格划线进行保护与修缮,并试图注入旅游与商业功能,使它们重获新生,以赢得新生代青年们的关注与使用。

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些是陈旧的、也是新奇的,经过时尚的内外改建以及创新产业的植入,它们很容易变得另类而新潮,收获更多的受众。

正如片中那栋老厂房,外观如故但内部装饰经过落地玻璃与钢结构等新表达方式的重塑之后,摇身一变为新兴网络时尚服装公司的办公场地,游走着时髦的低头族与苹果派。但至此我们规划设计的初衷仍然是面对未来的,并没有过多考虑过它们以往的主人。

而当影片中,老派的实习生本·惠特克心怀崇敬的讲述着他工作过40年的办公楼,就像在念叨他朝夕相处的一位老朋友时,我才赫然发现原来它们的价值远不止于未来,它们的可贵恰恰正在于那漫长的历史。

有故事的一栋建筑、一条街巷拥有着丰沛的情感,它们会哀伤、会欢悦,因为曾经奔跑于其间的少年,因为曾经激情燃烧于其内的火红岁月。它们承载着记忆,并将不会因人们的老去与离逝而消散,因为无机物的身体让它们不朽,而幻化的灵魂却历久弥新的长驻了下来。

建筑与街巷有灵魂么?

有的,空间让它们能为人所用,无私的为人们承载脚步与遮风挡雨,这便是那高贵的灵魂。随着主人的不断变迁,它们回荡着一代代人的欢笑与呢喃。这便是我们惯常所说的场所精神,它不是永恒不变的,它随着使用者的更迭在不断重新定义,进而一次次嬗变。

当片中茱尔斯惊叹于本在这栋建筑里工作过40年时,她表现的是一种敬佩与尊重。年轻人可以不断的跳槽与创业,他们不理解老一辈的人们为何囿于一处从事枯燥的工作那么多年,但仍会敬佩他们的忠诚,尊重他们的守候。

这些便是本片于我的感动,只因为那个演员、那个角色、那栋建筑……

0 阅读:0

阿獠聊电影

简介:我于电影,只是一粒沙;电影于我,却是一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