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避免战略误判,是处理好中美关系的关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03 14:15:37

“战略认知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必须扣好的‘第一粒纽扣’。”4月2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在这次世界瞩目的越洋电话中,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战略认知问题。

早在去年旧金山中美元首会晤时,习近平主席就曾提出,撑起中美关系“旧金山愿景”的“五个共同”支柱中,居首的就是“共同树立正确认知”。3月27日,在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时,习近平主席再次阐述了“树立正确认知”对于中美关系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

所谓战略认知,体现在中美关系上,首先要回答的是,“双方是对手还是伙伴”。这个根本性的、管总的问题,直接关系中美关系能否避开暗礁浅滩、穿越狂风巨浪,做到不偏航、不失速、不碰撞。回顾中美建交40多年历程,中美关系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砥砺前行,合作领域之广、利益交融之深、辐射影响之大,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充分说明,和谐稳定的大国关系,不只让双方受益,更是世界之福。以开阔胸怀看待差异,以尊重态度接受不同,以合作共赢主导认知,中美关系就能朝好的方向发展。

树立正确战略认知,避免两国战略误判,方能理性处理差异分歧,减少对抗、走向合作。但遗憾的是,美国对华的战略误判,似乎成为某种常态。有统计显示,自二战结束后的70多年间,在国民党与共产党谁能赢得中国、朝鲜战争中国是否会出兵、中国是否会西化等问题上,美国对中国的重大战略误判达6次之多。也有专家警告,21世纪美国最大的战略误判,很可能是执意将坚持和平发展的中国视为“假想敌”——基于这种误判,美国一些人刻意歪曲中国的战略意图,大搞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结果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滑入“新冷战”的深渊。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美两国在政治体制、发展阶段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不能合作共赢。“中国的发展有自身的逻辑和规律,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也不搞意识形态输出。”这是中国反复重申并始终践行的理念。在中美交往过程中,中国从不干涉美国内政,更无意挑衅美国,而是乐见一个自信开放、发展繁荣的美国。同样,美国也不应干涉中国内政,更不应以冲击、对抗来定义中美关系,而理应欢迎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中国。

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这个前提正是双方尤其美方树立起正确的对华认知。就连“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者也表示,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战争并非不可避免,借鉴中国历史的智慧和“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的思想,中美两国完全能够协力向前、共同发展,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我国领导人多次在公开的国际场合表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若是某些人再以狭隘排他的视角,“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因不能摆正心态带来严重误读,那只会损人不利己。

“中国发展有利于世界,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发展,不寻求同中国‘脱钩’。”期待拜登总统的再次表态,能够言出行践。中美双方加强沟通、读懂彼此,相向而行,求同存异,必能走向“更好的未来”。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杜梨

编辑 胡宇齐

流程编辑 马晓双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