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到骨子里的家长,通常有两种极端表现,一眼就能看出家境如何

陪宝宝写日记 2024-05-18 16:10:33

我的一位朋友在孩子学校门口开了一个文具店,通常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就是文具店生意最好的时候,朋友跟我说,每天都有家长带孩子到店里买文具,但他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家庭家境如何、有钱没钱。

他告诉我说,条件不好的家庭,父母通常有两种极端表现,一种是哭穷,一种是炫耀。

就拿孩子买支钢笔这件事来说,如果家庭条件不好,家长要么跟孩子说“这支笔这么贵,你可要好好用,保管好,爸妈赚钱不容易,一个月的钱够你买几支笔?”

这种家长一看就是穷到骨子里的人,哪怕现在也许家庭条件还不错,但那种深入骨髓的贫穷感让她终身都摆脱不了。

还有一种家长,特别喜欢炫耀,还拿买钢笔这件事来说,不就十几块钱的事吗?非要说一堆什么“我给孩子买过很多很贵的笔都不用,临时买支便宜的用用”,很多人以为这类人家境不错,实际上这种人也是穷到骨子里,越穷越喜欢炫耀,总想让周围人都知道她过得好。

而这两类极端家长,最容易养出自卑孩子。

孩子懂事的背后是内心的贫瘠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家长总是哭穷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有一个回答,让我印象深刻:

最大的问题是让孩子变得自卑、敏感、偏激。

我从小就是听着父母的“哭穷”长大的。

妈妈总是苦口婆心得对我说:

“爸爸妈妈养你不容易,全靠做点苦力活支撑着这个家,你得懂事点。”

“你读书的钱,全靠我低声下气跟人求情才借来的,你要争气,不要让我失望。”

因为深知家里贫穷,我不仅从不向父母要钱买零食,更是会想尽办法再节俭一点。

小时候,我可以就着二分之一的煎蛋,吃完整整一大碗白米饭,就为了能帮家里省一点。

初中时,老师看我成绩好,想免费给我“开小灶”,但我因为晚饭得在外面吃,舍不得那几块钱给拒绝了。

高中时,学校要求住校,为了尽可能节省饭钱,每次我只敢打一个菜。

如今,我也凭自己的努力,大大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却始终改变不了心里的贫瘠感:

觉得自己不配上千的衣服,总是去批发市场买几十的衣服;

偶尔和老公出去搓一顿,结束后总免不了会产生愧疚和焦虑的情绪,好像花了这笔钱,家庭的风险抵御能力就会大大下降;

买东西总喜欢看价格,价格稍微高一点,哪怕自己再喜欢,也舍不得买。

清华教授彭凯平层在访谈里说过:

“如果告诉孩子家里‘缺’,我们没有别人好,其实是一种贫穷感的灌输。它会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匮乏感。”

父母在孩子面前哭穷,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可能穷尽一生都无法疗愈。

不哭穷的父母都是这样给孩子树立金钱观

书籍《正面管教》中曾说:

“好的教育不是哭穷,也不是装穷,而是通过适当的教育,让孩子明白劳动的意义和自我成就的价值。”

想要让孩子懂事,花钱不大手大脚,我们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厉害的父母,都做到了以下这三点。

1.坦诚回应孩子的需求,还他们真实生活

同事曾跟我分享过自己的一个经历。有一天带儿子逛商场时,他看上了一个价值2000元的恐龙模型,想要买,同事考虑到价格太贵,没答应买。

但儿子不肯,直接在商场里打滚,大哭大闹起来。

同事见状,一把将儿子抱起,耐心得跟他说:“妈妈知道你想要那个恐龙模型,你可以先不哭吗?妈妈带你去个地方,去过后如果你还是想买,我们再一起商量这事。”

之后,同事带他来到了商场外面摆摊贩的地方,指着正冒着大太阳辛苦工作的摊主们,说道:

“你知道嘛,现在顶着大太阳,汗流浃背的叔叔阿姨们,他们起早摸黑辛苦一天,只能挣到200块。而2000块,他们需要坚持做满10天才能挣到。

而对于我们家来说,2000块是我们一个月生活费的五分之一,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买了恐龙模型,那我们这个月在其他地方就得省着花。例如你每天的早餐就没法去早餐店吃,每周的出游计划就得取消,所以不能就这样随随便便花掉。

如果你真得想要,可以通过自己攒零花钱的方式来获得。”

听完同事的话,儿子表示不想要模型了。从那之后,儿子不再乱要玩具,对于价格比较高的玩具,会主动攒零花钱再买。

当孩子提需求时,我们应该认真且坦诚得回应他的需求,而不是简单粗暴得用卖惨来处理。

如果是合理且在能力范围之内的,父母应该尽量满足他;不合理的,父母应该带孩子认清生活的真相,让他明白,赚钱不易,应该把钱用在刀刃上;

超出能力范围的,父母应该如实告知家里情况,让他明白,虽然暂时条件有限,但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拥有自己想要的。

2.不道德绑架孩子,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

很多父母总用牺牲感去培养孩子,希望以此能让孩子懂事孝顺。

爱哭穷的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

“我每天这么辛苦赚钱,都是为了你。你一定要好好读书,才对得起我们。”

但这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绑架,使得孩子迫于无奈而不得不服从自己。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

“若父母对孩子抱怨‘我为你付出了一辈子’,言下之意就是‘我一辈子都没有爱过你’。”

作为父母,应该停止向孩子诉苦,不用爱之名的“哭穷”来控制孩子;应该不过度牺牲,不必凡事都以孩子的需求为优先。

曾有一个短短几秒的视频,火爆全网,获得十万点赞。

视频里,孩子问妈妈:

“工作那么辛苦,是因为我吗?”

妈妈回答:

“宝贝,这跟你没关系。工作辛苦是因为工作是辛苦的,不论谁做都觉得辛苦。就像柠檬是酸的,谁咬一口都会觉得酸。”

不由让人动容。

想要孩子懂事孝顺,就要用爱去教育他,而不是用付出当筹码去交易。

3.培养孩子正确的财富观

当孩子竖立了正确的财富观,即便是穷苦家庭,也能培养出心里富裕的孩子,相反,如果孩子的财富观不正确,那么再有钱的家庭,也迟早被孩子败光。

针对这块,推荐一套非常好的财商启蒙书:《写给孩子的财商启蒙书》。

这是一套专门为6-12岁孩子打造的财商启蒙书籍,整套书一共5本,涵盖了金钱的发展史、理财的思路和简单方式、赚钱的准备和过程、花钱的基本准则、以及借钱的前提条件和还钱的智慧等内容,全方位培养孩子的财富规划和管理能力。

这套书将高深的理财思维用简单易懂的故事讲述出来,让孩子在阅读财富大亨故事的过程中认识金钱、学会规划金钱、养成更理性的消费习惯和理财习惯。

这套书把专业的经典金融理论知识通俗易懂地讲述给孩子,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发展常识,启发孩子的理财思维,激活孩子的经济头脑。

当孩子有了正确的财商,才能体会到真正赚钱的不易,懂得金钱的正确价值,明白人不能做金钱的奴隶,而是要做金钱的主人,更让孩子明白,金钱虽然很珍贵,但很多东西是金钱买不来的,比如自我价值,再比如亲情和友情等。

这套《写给孩子的财商启蒙书》得到过很多来自经济学界、金融界专家的关注和认可,非常适合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阅读,家里12岁以下的孩子,强烈建议备一套,链接放在这里,点击即可购买。

听过这样一句话:

“穷养富养,从来不是培养孩子的标准,爱和陪伴才是。”

深以为然。

愿所有的父母都能正确看待贫富,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用爱一路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 阅读:745

陪宝宝写日记

简介:今日头条签约作者,多平台育儿原创,专注育儿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