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强行装穷”的风都刮进国产剧了,几个亿的苦日子我不懂

人间迷糊 2024-05-14 11:09:22
天呐!“强行装穷”的风都刮进国产剧了,几个亿的苦日子我不懂

穷人生活?国产剧里的"穷人"过得比你我还滋润!

国产剧里的"穷人家"住着精装大房,买着奢侈品包!

剧组编剧对穷人生活真是一无所知,离谱剧情笑掉大牙!

在国产剧里,所谓的"穷人"生活简直就是一个笑话。编剧们对真正的穷困生活缺乏基本认知,导致剧情设置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和不适感。

拿近期的热播剧《小日子》来说吧,剧中描写的是一对年轻夫妻的生活。为了"贴近生活",编剧们给他们安排了一间57平米的"火柴盒房"。可实际上,这间房子不仅有独立的厨房和饭厅,装修也相当精致。阳光充足,家具齐全,甚至还能摆放单车,怎么看都不像是"穷人家"的家。

更离谱的是,这对夫妻竟然还要在外开房"快活"。每次开两小时就要花800块,光一年就花了3万多。在2024年的上海,3万块可是个不小的数目了,足够一家三口温饱有余。可编剧们却让他们挥金如土,毫无节制。

不止如此,女主角更是个"有钱人"的典型。她不仅能随手送人一万五的名牌包,还对卖画赚8万块钱视而不见。看来在编剧眼里,8万对于这对"穷人"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可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穷人是怎样的呢?他们大多住在狭小阴暗的出租屋里,家徒四壁,连干湿不分的卫生间都是奢侈品。他们每个月要精打细算,省吃俭用才能温饱。奢侈品?那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他们大多上上下下班,拮据的生活让他们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勉强糊口。想要像剧中那样挥金如土,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很明显,编剧们对穷人生活的认知完全来自书本和想象,与现实相去甚远。他们塑造的所谓"穷人"形象,不过是给有钱人贴了个"穷"的标签而已,骨子里仍是阔绰人家的作风。

这种脱离现实的剧情,不仅让观众感到反感,也暴露了国产剧创作者的生活短板。如果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没有,又怎能写出感人肺腑的好剧?希望制作方能多走入生活,用心塑造更贴近现实的人物形象,而不是一味迎合"有钱人"的想象。

不过,单单从编剧的角度来批评也未免太过片面。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视角来审视这一现象。

作为一线城市,上海的房价确实是天价。57平米的"火柴盒房"在这里也要几百万,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根本买不起。可编剧们却让这对"穷人"夫妻轻松购得,未免有些天真了。

他们或许是想通过夸大的手法,来突出年轻人在大城市安家的艰辛。只可惜,做作的"穷人"设定适得其反,反而让人产生了不适感。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穷人"生活的描写,也许正是编剧们对现状的无奈吐槽。

在如今的社会,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开支节节高涨,即便是中产阶级也常常入不敷出。他们或许是想借"穷人"的身份,来反映如今中产家庭的生活窘境。

比如剧中那对夫妻,虽然住着体面的房子,但仍要为了省钱而在外开房。他们不得不精打细算,甚至对孩子的教育投资都心有不甘。这种生活状态,跟如今不少中产家庭的处境如出一辙。

再看女主角对卖画赚钱的冷淡态度,似乎也在反映当代人对金钱的麻木。在高房价、高物价的夹缝中,8万块钱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看,编剧们或许是想借"穷人"的身份,来折射出当下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只是做作的手法导致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不过,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这种尝试。毕竟,好的艺术作品往往需要一些夸张的手法,才能引发足够的思考和共鸣。编剧们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而已。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产剧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生活化的描写也必将日益贴近现实。毕竟,只有扎根于生活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观众的内心,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总的来说,虽然国产剧中那些所谓的"穷人"生活确实让人啼笑皆非,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相反,我们应该以更包容、更理解的心态来看待这些"不足"之处,并期待国产剧在未来能有更大的进步和突破。

0 阅读:201

人间迷糊

简介: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