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为什么这么狂?狂是犹太人的性格底色!

一桢见血 2024-05-14 05:18:32

很多人问为什么内塔尼亚胡这么狂?

小吴认为,狂一直是犹太人灾难的源头,更是犹太人的性格底色!这一点从犹太教经典经文里就可以看出来,犹太人从未把其他人放在眼里。犹太教经典经文中有大量的语句在自抬犹太人的身价,在贬低非犹太人。

我们简单抽取几句,第一句:犹太人被称为人类,但非犹太人不是人类。他们是蠢货。第二句:尽管非犹太人与犹太人具有相同的身体结构,但他们和犹太人相比,就像猴子和人类作比较。所以,在犹太人眼里,盎撒人、阿拉伯人都不是人。这就是刻在犹太人骨子里的傲慢和狂!

内塔尼亚胡这个人的狂,既是犹太人的狂,更是犹太复国主义对国土近乎偏执的渴求。

内塔尼亚胡出生于1949年,这个人的人生似乎就是和以色列这个国家捆绑在一起的。内塔尼亚胡其实来本不姓这个,原来是一个波兰名字叫米雷伊科斯基,后来把姓氏希伯来化,才改成了“内塔尼亚胡”,意思是“上帝赐予”的意思。说得再通俗一点,这叫天选之子的意思。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以色列只能说惨胜,如果没有美西方的支援,以色列早已灭国。这时候的内塔尼亚胡已经成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给了内塔尼亚胡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内塔尼亚胡其实从这时候开始内心就埋下了“右翼”的种子,那时候整个以色列极端主义、民族主义强势抬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利库德集团。

简单的三句话说清楚这个利库德集团:反对和阿拉伯世界媾和,反对跟德国人谈判,主张占领巴勒斯坦全境!1977年议会选举中,利库德集团上了台。内塔尼亚胡从那时候开始被作为政治新星被不断培养和扶持。内塔尼亚胡本身高学历,对美国和以色列都熟悉,最核心的是他的态度立场与利库德集团高度一致。

对内塔尼亚胡政治生涯最重要的事件是,1993年,以色列总理拉宾与巴解组织领袖阿拉法特在美国握手言和,签订了《奥斯陆协议》,成为巴以和解的里程碑。当时以色列内部民怨沸腾,他们把以色列总理拉宾称为叛徒。这个时候,内塔尼亚胡适时地站了出来,他煽动犹太民族情绪,大肆鼓吹犹太民族的文化优越性。这种煽动民族主义的套路其实和当时的希特勒有点类似!

这种极端的行为让内塔尼亚胡的人气值直线飙升,随后内塔尼亚胡高票当选为利库德集团主席。内塔尼亚胡的上位之路总是伴随很多顺理成章的铺垫,1995年以色列总理拉宾被刺杀!47岁的内塔尼亚胡承诺会继续扩大犹太定居点,他就顺理成章成为了以色列总理。

内塔尼亚胡的上台意味着以色列的基本国策从拉宾时期的“用土地换和平”,转而走“武力换和平”路线。

当时47岁的内塔尼亚胡提出了一个“要一个安全的和平”的口号,他多次表达自己的施政观点,就是要对阿拉伯国家实现“威慑性和平”。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以后,以色列事实上开始了核武器的研制,到了中东战争结束后的1980年代,以色列已经有了成规模的核弹头数量。这些核弹头也成为阿拉伯国家最忌讳的存在,也成为内塔尼亚胡强势扩大犹太人定居点最大的底气。

有压迫就有反抗,在内塔尼亚胡强势的外交和对外政策上,以色列的国防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以色列因为有美国的撑腰有恃无恐,从上台以来就开始不断侵占巴勒斯坦地区的土地。

1999年,内塔尼亚胡深陷出轨丑闻导致他连任失败。但他下台的第二年巴勒斯坦就爆发了第二次大起义,以色列在没有内塔尼亚胡的指挥下度过了战乱的6年。这期间的以色列经济萎靡,国内一片混乱。以色列方面不得不请内塔尼亚胡出山。这个高学历人才出任财政部长,把以色列经济治理得井井有条。这也重拾了民众对他的信赖,2009年3月,内塔尼亚胡重新成为了以色列政府总理。就这样,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区和法塔赫、哈马斯不断斗争,不断蚕食他们的土地。

2007年6月,巴勒斯坦爆发了一场内斗,最终结果是哈马斯控制了加沙地带,驱逐了法塔赫。哈马斯一贯主张让以色列在地图上消失。所以哈马斯成为内塔尼亚胡最想要消灭的组织,只要消灭哈马斯,他们就可以把法塔赫当做傀儡政权圈养起来,实现控制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的图谋。

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内塔尼亚胡之所以要不顾世界的反对进攻拉法其核心原因就是内塔尼亚胡认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在2010年到2020年期间,内塔尼亚胡首先是放出和谈的烟雾弹,稳住了叙利亚和伊朗,并且控制着戈兰高地大部分地区。然后利用美国境内的犹太游说团体施压美国政府加大对以色列的支持,加大对伊朗的制裁。

长期执政让内塔尼亚胡在以色列一手遮天,这个疯狂的人最终走向了极端。2022年12月,内塔尼亚胡组建了以色列“史上最右政府”。这事实上就是后来司法改革以色列暴乱、哈马斯大规模进攻还有现在巴以新一轮大规模冲突的源头。

以色列的底气在于美国还未衰退,犹太族群仍控制着美国。但内塔尼亚胡不知道的是,美国已经衰退,而犹太族群因为他变得声名狼藉。他的所作所为葬送了整个犹太族群!

1 阅读:161
评论列表

一桢见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