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记航空工业制造院先进个人张兴振

看航空 2024-05-17 09:55:53

走进航空工业制造院金属成形研究所的产品展示区,一台庞然大物首先映入眼帘,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由18片钛合金宽弦空心叶片组成的CJ-1000航空发动机风扇盘样件。

“风扇叶片的弯掠外形,像一把圆月弯刀,引人称奇,而内部更是蕴藏玄机。”航空工业制造院新研发动机叶片攻关小组组长张兴振说,“我们采用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的办法,实现了空心桁架结构的风扇叶片制造。”如今,张兴振带领团队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领域的高峰攀登。

拥抱新挑战

10年前,张兴振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来到制造院金属成形技术研究所。面对超塑成形/扩散连接这一全新的技术领域,他开始了拥抱新挑战的旅程。

从学校理论到工程应用,这是每一个新入职员工需要跨越的阶段,但张兴振很快就“入门”了。至于“快”的秘诀,张兴振微笑着说:“一是有好的师傅带,二是要多思考”。

张兴振依稀记得刚加入钛合金宽弦空心叶片团队时的场景。空心叶片项目奠基人、现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志强在科学问题面前,严肃且谨慎,绝不容许丝毫偏差;对待年轻科研人员时,充满关怀与鼓励:“钛合金宽弦空心叶片制造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要敢于思考和质疑,不要迷信任何人甚至学术权威。”这些场景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也激励他在这个全新的技术领域里思索探求,更落实到了他实际工作中的一点一滴。

攻克技术难关

钛合金宽弦空心叶片的研制曾经历了长期的“冷板凳”过程。2016年5月,经过了十多年的摸索攻关,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叶片外形的重新设计优化。接到了叶片设计组的工作邀请后,张兴振和项目组成员第一时间奔赴现场,驻设计组长达一个月,每天与设计人员同吃同住,针对制造工艺的关键点,依据前期的研制经验,一一讨论梳理,明确详细的工艺约束和设计原则,立即贯彻落实到之后新一轮的设计迭代中。

在历经前后共7个版本的模型设计与优化后,CJ-1000钛合金宽弦空心叶片优化叶型与结构设计终于通过评审定版,而对于张兴振和他的团队来说,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才宣告正式打响。

张兴振白天在现场跟踪生产过程、检查记录数据、解决突发问题,保证工艺按要求执行;晚上在办公室更新计划、汇报进展、整理数据、识别风险、优化工艺、编制文件。最终,凭借科学的方法、负责的态度和专业间的高效协同,张兴振和项目组完成了CJ-1000首台验证机整机钛合金空心风扇叶片的研制,也标志着空心风扇叶片向着工程化应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集众智攻关

在一次次的挑战与历练中,张兴振不断成长为钛合金宽弦空心风扇叶片项目的工艺负责人。

2023年,在空心风扇叶片研制中,面对节点临近攻关周期异常紧张的情况,作为新研发动机叶片攻关小组组长,他的压力不言而喻。更高空心率的叶片制造过程之初,给了他和团队一个始料未及的“下马威”,第一轮叶片制造完成后性能测试不理想,他立即联合失效分析团队,从设计、制造、试验各个环节入手,分析可能的原因,梳理成千上万的数据记录,排查、捕捉每一个异常,组织开展验证试验。最终,在集众智攻关下,找到了原因所在,经过两轮设计、工艺迭代后,突破高周疲劳关键技术,使CJ-2000空心风扇叶片的研制任务终于落地。

张兴振始终坚信“时间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只要认定目标、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上实现更多突破,取得更大成绩。

(文字/朱珊)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