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陆游与近代国家主义的关系的关注,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的梁启超那里。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开拓者。
梁启超把中国复兴的希望寄托在少年一代身上,并自称“少年中国之少年”。
梁启超国家主义思想的宣扬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中国现代国家观念的形成。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学者,一生与政治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
民族危机孕育了梁启超自觉的历史教育意识,推动他开拓了近代历史教育的道路。
梁启超对庄子的研究主要围绕“救世”二字展开。
本文尝试系统地探究梁启超近代国民“政治人格”的思想。
梁启超中西融合的哲学思想对近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人作当代史是梁启超史学理论建构的一个重要部分。
虽说精妙的细节,入微的刻画,确实不是梁启超传记作品的主要的特点。
第三部分具体分析了梁启超受众观念由精英阶层向平民阶层转变的原因。
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被迫出走海外,以维新派流亡者的政治角色继续活动。
梁启超作为一个处于巨变之中的过渡时代的人物,体现了过渡时代错综复杂的思想形态。
梁启超著李鸿章传,客观公允的评价这一历史人物。
在审美教育中,梁启超提到艺术三个分科:音乐、美术、文学。
自梁启超提出“小说界革命”后,短篇小说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类。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第四,在教育途径的现代化方面,梁启超则主张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种途径来实现人的现代化。
梁启超指出:年轻的强大的青少年,强大的国家,年轻的未来,年轻的世界,年轻的地球!
以上观点,我们不难发现梁启超的书法美学思想,是中西结合的产物。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梁启超不停地为富国强民这一目标而奔走呼号。
胡适提倡的“文学革命”,乃是在晚清梁启超的“文学改良”止步之处向前推进。
北京不是首都博物馆,是李大钊故居、梁启超故居、恭王府。
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力图在帝制范围内改变现状。
论梁启超“新文体”的复式比喻及专喻修辞法